Odaily星球日报介绍过不少“区块链+内容”平台: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留存历史版本的百度百科,用token激励内容生产和分发的内容公链 Ulord、“改造”了积分体系的天涯社区、国内入局较早的 YOYOW、“印度版今日头条”NewsDog”、“全球版喜马拉雅”ContentBox、“区块链版趣头条”五条,强调版权保护和交易的百度图腾、360 搜索的图刻、Bitgene 等等。
一路看下来,发现“区块链+内容”的故事大同小异:一是把积分换成 token、鼓励优质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各种 steemit”;二是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公开可溯源做内容确权,并优化版权收入分配。硬要说差异,那就是各家切入了不同的垂直领域和产品储备的资源。
我近期接触的 Contentos(后简称 COS)和大多数区块链项目显然已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像其联合创始人 Mick Tsai 所言,“我们比较幸运的一点是,已经有了 3 款成熟的内容产品和 6000 万月活用户,所以可以根据实际的场景和需求回推公链等底层架构的设计。”
Mick 有超过 15 年的软件开发经验,离开台湾趋势科技后加入猎豹移动任“手机清理大师”产品总监,2016 年春,猎豹移动看好直播出海的大方向,主攻北美市场制作的移动直播 Live.me 当年就被评为 CELEBMIX 年度最佳社交 APP 榜首(第二名是后被今日头条收购的 Musical.ly)。Mick 在任 Live.me 资深产品总监期间发现,美国网红们对直播平台的变现方式(虚拟礼物)感到新奇,很快,头部(Top 20)的日收入在几千到上万美元,但从 Youtube 等视频网站移居来的创作者并不适应即时互动,跨平台创作又要重新培养和积累粉丝,作品价值并没有沉淀。
于是,Mick 从去年年底开始思考,网红和粉丝点对点的交互关系能否平移到区块链上,可以跨平台流转的 token 能否带给创作者更大的激励。之后,Mick 发起面向全球用户的内容公链 COS。
到了今年,COS 已与 LiveMe、短视频平台 Cheez(中文名:芝士小视频) 和图片社交应用 PhotoGrid 三大流量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并与本体(Ontology)、星云链(NAS)、星途协议等公链和协议层合作共建生态。
Mick 认为,现在的 DAPP 和互联网初期的产品很像的一点是,毫无用户体验可言;COS 并不想强调区块链概念,而是让用户难理解(也无需理解)的技术深埋在用户更熟悉的产品形态(如积分、订阅)背后。
先说积分上链,与上链前的区别在于,更吸引增量用户。以 Cheez 为例,用户连续签到并开宝箱即有机会获得 BTC、ETH、COS(Contentos 的 token),前两者支持提取到钱包地址。同时,COS 也在鼓励网红们拍摄数字货币的相关内容,让“币圈”外的更多用户了解数字资产。
BTC、ETH、COS 同窗,Cheez 中用 COS 支付会员的 banner
网红在普及数字货币
在稳固存量用户方面,因为打通了 LiveMe、Cheez 和 PhotoGrid,用户可跨平台获得“积分”特权,也有利于内容价值的沉淀。此外,COS 总量中的 40% 给到用户,分 12 年缓释,将结合信誉体系奖励对内容质量有贡献者。Mick 认为,内容社区重在审核,之前跨平台的行为无法被追踪,信誉上链后,系统更容易识别到一个 ID 的“过往经历”。
产品内积分界面
COS 也将于其他公链开放共享数据,扩充内容类型,并将版权保护引入。在技术上,COS 公链在 Steem 的基础上做深度改造,结合 IPFS 和内容的“数字指纹”做检索,并根据内容生产的特性设计智能合约模板。比如,COS 在近期试水的音乐人计划中找到了 40 位中美创作者,他们写出的 500 首小段配乐更适合做短视频的 BGM(已有 3w+ 短视频采用),相比写出长篇完整的乐曲再卖给“大厂”,用区块链追踪版权、智能合约自动分配收入的业务逻辑更走得通。确权方面,COS 将采用“技术+社区检举监督”的方式来鼓励原创。
再来说订阅上链。36氪曾介绍过艺术内容变现平台 Patreon 是如何用订阅帮内容创作者增长收入的。Mick 认为,此类中心化平台面临的问题是,调整手续费后用户产生信任危机,而智能合约可以让消费次数和会员分级更个性化和契约化。
COS 将在 9 月底将代码开源,并先就最经典的场景开发 DAPP,打造样板;明年 Q1 发布测试网络和智能合约模板,鼓励开发者们认领其他内容领域相关的场景;主网计划于明年 9 月上线。
据了解,COS 先后获丹华资本、经纬创投、IDG 资本、戈壁创投、回向基金、节点资本、了得资本、支点资本、Ontology、YeeCall 等机构投资,并于上周公布新资方 NEO Global Capital(NGC)旗下生态投资基金 NEO Eco Fund。
团队现有 25 名技术人员,12 人负责核心开发,分布在硅谷、北京、台湾等地;在美国的运营和 BD 团队除了与网红互动,也接触公链等潜在合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