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系列文章中,我的观点是 2020 年进入了为期 5 年的 DeFi 炒作周期,这个周期可能包括几个小周期,总量效应将会使市值总和增加至如今的四倍,且使 2017 年行业持续作为“主流”时创下的 6000 亿美元的纪录翻一番。实际上,只有采取一些措施才有可能使此目标在两年后完成。所以,以下我将通过 3 部分内容进一步作出解释。
破裂 DeFi 炒作周期
零售 DeFi:DeFi + NFT
机构 DeFi:AI Lego, STOs dPrime
DeFi 的力量
简单来说,DeFi 是 Marc Andreessen 提出的“软件侵吞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的概念的延伸。
这里指商业“数字化”和“去中心化”:都指资本市场背景下所有商业类型,如电子商务等分支。
2010 年到 2020 年的十年创造了一个软件层级,包括创物网(铸币)、存储、移动、借贷、数字稀缺和最小化中介的编程价值。中心化交易所和钱包(又名 CeFi) 可以作为最小的中介层级,降低障碍性,除去技术复杂的管理和照管,但最重要的是充当了新需求进入系统的(分配)入口。
和当下的金融系统不同,DeFi 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开源的、无需权限的、基于 超强竞争 的环境,寻求收益与效率之间的平衡。表面上看,这可能十分矛盾,被称为 DeFi 悖论。但我认为只有当生态系统没有实现实质增长时才是这种情况:增加抵押品(供应),带来更多流动性(需求),闭环便会实现。
当这两件事同时发生时就开启了“炒作周期”(严格意义上的),就像 2017 年的 ICO。众所周知那个时期是由两大创新合力拉动的结果:
ERC20:众筹机制(供) + CEX 中心化交易所(需)
现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喜欢把 CEX(上文提到的最小中介层级)等 CeFi 与 DeFi 对立起来。但事实上,在增加资本和系统使用方面,两者是相互协同的:因为 DeFi 需要 CeFi,而 CeFi 也需要 DeFi,两者都是同一事物的一个部分。唯一区别是,CeFi 是保持现状与现有金融体系和相关监管机构相连接和对接的 DeFi。这个区别导致了大多数新需求的产生,也导致了用户乐于为服务绑定和法律责任(以防万一)支付费用。最后一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极其重要。
总锁定价值 VS ICO 投资
解剖炒作周期 VS 破裂周期
首先,须得提及的是,很多人认为“炒作周期”全然只有坏处。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只有公开资本市场尝试对创新成果定价而结果往往估价过高时,这才会成为一件坏事。但最终市场会迅速改正,扼杀炒作势头。
似乎在无需许可的开放资本市场里,这种情况是加密创新的必然情况。这个领域的创新便是以这种方式融资的。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资本利用率不高,但却能起到作用,也至少是现有最好的解决方案。
通常来说,炒作周期大多是、也往往是由上述提到的创新合力拉动产生的,有新有旧,但都是以新型的、适时的方式出现。
今年上半年,所有人(包括我)都相信 2020 年会出现大型 DeFi 炒作,进入牛市,但结果不是这样,而是出现了“破裂周期”。我颇费时间才理清思路,但如果读者重审上述逻辑的话,就不难理解其中原因,也会发现对 DeFi 炒作狂潮的准备条件的假设。
怎样开始?为什么失败?
创新:
稳定币(供)+收益生成协议(供)
“农耕”的收益产生协议中的创新,如借贷、收费、流动性挖矿等,使得小部分加密货币产品产生了短期的收入狂增。但抵押代币几乎不足 5%,且掌握在更小部分的全球加密货币持有者手中,原因将后续展开。所以,实际上,这个周期是在加密领域内进行的,且仅限极小范围内。
总而言之,这个周期有效创新了无需新需求维持的新供应方式,因为它没有产生任何形式的大量收入,只产生了人为收益循环。系统中没有新增流动性,这种强势的用户获取方式(市场背景下的)产生了一种通常基于收益猜想的杠杆式交易仓位的长期斗鸡博弈,在系统层面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增长。因为重要的是没有达到可以成为主流的炒作级别,也没有带来足够新用户和新需求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持久牛市。
DeFi 炒作周期的准备条件
什么有用?
上一轮周期没能实现,至少没完全实现,但的确显示出新供给侧创新的力量——DeFi 正在从头建立重要的新金融系统。去中心化自动做市商(automated market makers,AMMs)和流动性池为专业做市商、交易委托账本和清算设施提供了新方案。闪电贷(flash loan)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套利和交易能力。
这意味着债务和杠杆可以在一个无需许可的环境中自由交易,让资本发挥不可思议的作用。此外,还有对其参与者的治理和新协调机制形式所进行的全部实验,不免称之为数字股权:
数字化收益(Yield)权和管理权
在这一特殊应用中得以体现;还提供了快速启动借贷网络流动性的能力。
注:如果这和传统股权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的,那是因为本身就是这样。其长期成功与否取决于一旦监管机构最终赶超时的(如果 ICO 持续进行的话可能会有 2-3 的空传奇)的“净市场结果”。
“净市场结果”指其“超级竞争”提高效率和增加用户竞争方面同其较当下金融系统存在的弊端之间相比的稳赢之处。如果没能成为主流,对用户产生重大积极影响,随着监管机构开始尽最大能力采取措施,如今的“DeFi 溢价”便会成为“DeFi 折价”。市场和监管机构之间便会形成蹩脚的猫鼠游戏,既会在短期限制炒作周期,又会在炒作不可控制时扩大影响:所以出现了一系列小型周期形成总量效应的预测。
有人称监管机构永远不会允许数字股权零售或零散使用,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先例已经表明在设计和实施得当、适当防止监管和实现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的情况下,这个领域可以出现创新,甚至在监管机构最终干涉时也能被用户接受,形成大势。
DeFi 协议具有可组合性和开源性的特点,方便实现替换和分离,而且越来越多较为智能的协议实现了与日常治理保持足够距离或完全分离。有些选择(可悲的是,滥用)匿名。
当 The Secret Network 等可编程隐私(Programmable Privacy)解决方案叠加到 DeFi 中时,构建、管理协议的社区成员和协议上建立的应用都可自主选择匿名程度,以吸引更多用户、实现更多创新和去中心化。
此外,分配得当的管理权中的工具反而加大了管理机构指责网络去中心化程度不够的难度。
限制因素
追溯分析 DeFi 1.0 的限制因素:供给侧系列创新和稳定币没能协同成为主流,因其成熟条件和“适合协议(protocol fit)”的限制:
以太坊费用 + 复杂性(科技+风险)
最后一点是因为 DeFi 堆栈的可组合性极其复杂,可参考由 Key Tango 公司 Dan Danay 的作品《Deep DeFi》。
DeFi + NFT 中缺少什么?
接下里我将探讨供需侧(近中期)的几例创新正进入市场,(全部或部分)移除许多技术和经济限制,当达成这一点时,DeFi 有可能被释放,一系列小型炒作周期可以经过整合形成大周期,带来 12-18 月的重大长期牛市。
可能最近在眼前的案例就是作为版权奖励的非同质化代币((Non Fungible Tokens,NFT),通过与底端经济(bottom economics)和吸血鬼攻击(vampire attacks,本文有记载)进行角逐,可以显著减少无序的短期收益获取行为,在角逐中 DeFi 协议强制分离、新短期刺激手段增加、流动性迅速消失。
重要的是,这些炒作周期和第一次破裂的情况不同,应该成功吸引独特用户群的两种新型需求:划分为两篇文章:Retail (2/3) 和 Institutional (3/3) ,都带有各自流动性内容,都包括首先须要符合的前提条件。
零售 DeFi
首先,此系列文章旨在将零售 DeFi 定义为已经使用加密货币的(虽然主要通过 CeFi 进行)或出于投机目的的现存客户,以及创新措施吸引的想要直接拥有加密货币作为资产类别的新客户。
以前的文章讨论过通常来说,每个炒作周期都是由一系列创新成果适时地协同拉动。我认为拉动零售 DeFi 的创新应为:
NFT,通过 ERC-721 ERC-1155 协议 + NFT 市场
非同质化代币(NFT),即“nifty”,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加密代币,具有独特定;NFT 因其单独规格不具有互换性。
以上两个协议支持所有种类独特的、可编程的、不同代币种类和特点的数字产品,包括:社交货币、奖励、收藏品、访问代币、数字艺术、忠诚度积分以及实物商品的数字化版本。但其实如今生活中大部分东西都是非同质化的,如友情、房子、车子等。
只有极少数用例,如 monet 代币, 是同质化的。所以 NFT 的用例就如生活一样无穷无尽。问题是哪些用例能够最大实现数字化。
NFT:忠诚度闭环和客户留存(供给)
看一看 DeFi 1.0 中的收益农耕现象,如各种食物协议,收益可观,但同时受内在压力驱使需要消除低效性(费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忠诚保持机制,也就缺少平台锁定形式,造成不断出现的底端竞争、短期收益获取和退出骗局。
如果我们从营销的角度来思考流动性挖掘,它其实是一种受补贴的用户获取形式。之所以说是补贴,是因为它不与实际收入流挂钩,至少现在还没有。实际上是寻求在竞争中超额支出,但这种行为在基于风投、商品化的消费类科技(如打车服务)中已是司空见惯,寄希望于赢者通吃。但当资金短缺或用户易于更换平台时,就很难维持现状。在任何初创项目中,如果只强制推出用户获取而没有留存计划,那用户流动性将会极大。
而用户为了追逐下一个盈利机会而切换平台(这里可以说是流动性漏损)正是 DeFi 1.0 中出现的情况,价值数亿的锁定价值流入到 Yam、Sushi 等协议中,但当有限的流动性挖矿补贴不可避免地耗尽或贬值时,又会以同样的速度流入下一个协议中。
但 NFT 具有独特特质,可基于忠诚度按照预先设定规则提供奖励,且原则上也会升值,可以自由交易,通过类似版权费的功能带来收益。实际上,可以把 NFT 看为一个锁定用户、打破负面模式的、强大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工具箱。
现在可以看到有些 NFT 已经用于 DeFi 实验,如 Aave NFT 挖矿。用户在此项目中不仅可以赚取收益,还能根据在 Aave 借贷市场经济中对于新游戏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忠诚度来赢取可升值的 NFT(Aavegotchis)。全行业可公开跟踪此机制的成功过程,复制、调整其代码,所以 DeFi 有望通过创新 NFT 游戏理论实现更多的用户留存,促进 DeFi 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由于这些资产具有独特性,其流动性可能比同质化资产低得多,具有稳定性,又能作为抵押(如 NFT 社交代币 Whale,主要集中在数字艺术领域)带来增长。因此,这些代币可以作为抵押和 DAI 等稳定货币一同在 DeFi 借贷市场中发挥作用。因此,优秀的 NFT 收藏家实际上可以通过用自己的收藏品进行借贷,开启收藏活动,同时赚取 RARI(在 Rarible NFT市场上)等 NFT 市场治理代币和收益,提高藏品价值,促进炒作周期的产生。
NFT 市场:占据加密主流(需)
很多 NFT 用例,如收藏品、数字艺术和奖励积分等,也是人们已经熟知的数字商品形式,所以更易于更多人群接受。通常来说,由于其多媒体制作形式视觉上极具吸引力,它们有望成为强大的模因,当在 Twitter、Instagram 或 Twitch 等社交渠道传播时,极有可能大受欢迎,吸引现存庞大的 Web 2.0 用户群。
随着新用户涌入平台,NFT fi 借贷不断上升。来源:Dune Analytics,Mason Nystrom
这种情况让人想起 SuperRare、Rarible 或 NiftyGateway 等 NFT 市场平台,它们在 ICO 热潮中扮演着类似于 CEX(Binance 等中心化交易所)的角色,吸引零售用户。取决于中心化程度,NFT 作为“加密资产”的事实几乎全然不考虑在内(一些人陆陆续续使用 Fiat 项目,另一些人则只用 MetaMask)。
实际上,NFT 最大趣味性在于作为数字消耗品 ,提供虚拟环境情境驱动消费体验,如 Decentraland、Cryptovoxels、Sandbox 等。所以可以说最有价值的 NFT 市场是 NFT 消费虚拟环境。
实验会从加密商业开始,大多尝试将 NFT 作为一种 CRM。Linkdrop 开启了先河,有来自 Coinbase、Binance 等平台的、在高度商品化领域活动的用户。但我认为越来越广泛的消费者科技领域也会快速进行实验,尤其针对时尚、游戏等Supreme drop 文化(没有过多宣传,于特定零售地点限时发布限量商品的销售模式) 已经确立的人群(如领头公司 Crucible.network),可创造需求,产生比 2017 ICO 周期更有影响的成果。
但实现这个目标之前还有几大主要困难需要克服,最重要的一点是,低价数字物品的以太坊 Gas 费用不具有可持续性。措施具体为:
ETH2 成功发布/采用
ETH layer 2 扩容措施
ETH 跨链互操性 (Cosmos / Polkadot)
ETH 与特定 NFT 协议实现跨链互操性 (DApper Labs Fuse, Lukso)
以太坊竞争者抓取职场份额
交易和 Gas 优化 (Biconomy) / 经济互操性 (Z!P)
相关项目:
以下内容不是新命题,而是 30 家创业公司组合反馈循环中提取出的结果。以下是文中提及项目的总结。
Biconomy,Gas 优化 积极农耕收益
Crucible,NFT 身份 金库管理
Linkdrop,NFT 用户获取 留存
Boson 协议,dCommerce Digital,实体物品再现
ZIP,多链互换 分类账簿使用成本 cloud credit
本文来自NFT实验室(ID: nftlabs),如需转载交流请联系Sophia(ID: lovebit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