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仔创作者联盟丨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过量碳排放给人类社会带来损害,成本转嫁全社会,导致整体社会福利损失。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迄今为止国际社会的大部分做法都集中在气候协议上,协议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代价的碳市场,从而建立一个碳合规市场。自愿性的碳市场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其做法是允许企业通过资助认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抵消碳排放,如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或雨林恢复等项目。
碳交易市场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领域。
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首个碳交易市场--深圳碳交易市场开市。随后几年间,上海、北京、广东、天津等多地陆续开放了地方性碳交易市场。统计显示,2016年、2017年碳排放强度则分别下降了6.6%、5%。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力争到2030年前化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根据报告,“十四五”期间,我国碳市场将实现从单一行业到多行业纳入、从启动交易到持续平稳运行,碳交易将会迎来更大的市场交易。
但目前碳交易中存在不少的痛点和难题。例如重复计算、透明度、可信度和可扩展性等。
碳排放交易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基于市场机制的特殊贸易,历史数据显示,我国的碳交易市场都是跟随政府颁发政策而活跃量进行上升,故而各点的减排制度缺乏长期确定性。同时,由于为了切合中国国情的地区性减排政策的落实,惩罚制度并不统一,而是有地方各点管理机构进行规定。
同时,在市场交易中,交易者获取信息成本高,阻碍了交易者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各个试点对包括配额总量、免费配额和有偿配额比例等信息进行披露不仅存在差别,而且存在选择性。这不仅使得各交易市场间存在信息差异,而且低透明度引致交易者对市场缺乏信心。此外,不充分的公开信息妨碍碳排放企业对自己的碳资产进行有效评估和资产管理,只有等到履约日临近到来时才匆匆进行交易,以弥补自己的配额短缺或卖出超额的配额。
另外,传统模式下的碳排放交易系统下,容易发生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过程不透明的现象,因此使得暗箱操作、数据造假存在可能;致使交易流程繁琐、监管成本居高不下,统一的定价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市场无法达到统一,致使市场活跃度愈来愈低。
而区块链等技术大有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个市场的现况及为提高市场的可信度。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早期阶段,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区块链碳交易模式下,所有碳交易相关信息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被分散保存到多个节点,构成一条数据链,避免中心化节点对信息真实性的过度干预。同时,数据链上分布的信息由所有参与主体共同维护,各授权用户都有权查询碳交易和碳排放历史信息,实现了数据的集体监督,极大地增强了信息公开性和透明度。此外,区块链上的信息在加盖时间戳后即具有了历史追溯功能,实现了碳信息的跟踪、溯源,加大了信息造假的成本和难度。
区块链交易模式下,分布式记账的数据存储方式会减少对中心节点的依赖,在集体监督和可追溯性的条件下,弱化了监管机构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监督结构的建设和成本。在交易过程中,省去中间机构的撮合环节,“智能合约”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增强碳交易市场活力。
区块链技术运用到能源交易层面已经有过实际案例。
在点对点的电力交易中,尤其是对于分布式能源,通过在区块链网络上二次开发的能源联盟链可以实现用户和发电者之间的点对点交易。在线损的确定中,不同能源之间转换的损耗、能源远距离传输和其他的运行带来的线损,未来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公证,信息将更为透明。存在跨能源类型的市场时,可记录多个能源系统之间的交易及其价格信息,在此基础上实时生成各地区各类能源的边际价格。
为了提高区块链微电网的结算效率,可以设计基于地方政府发行、监督与回收的积分体系:能源积分。微电网上各电力流转环节的企业与用户均可以用能源积分达成业务交易。此外 ,发电 、输电 、配电 、售电等环节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也可以在智能合约的约束下,由智能电表自动实现电力流转的透明结算,保证了电力价格的公开透明。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区块链和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的项目负责人纳迪娅·休伊特(Nadia Hewett)表示,区块链在提供碳排放报告的透明度方面效果很好。
“如果你能让组织在区块链网络上报告他们的碳排放情况,那么一个单一的平台就可以在合作伙伴之间提高透明度。反过来,比较不同的数字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碳排放交易更低成本、低摩擦、高效率的执行,是我国达成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技术手段,需要更多的应用区块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