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Odaily 星球日报联合 36kr、CryptoArt.AI、IdleMystic、网易区块链、Animoca Brands、DeHorizon、APENFT 基金会、Torum 等深度合作伙伴共同举办第一届 Odaily NFT 线上加密论坛「N-POWER」。活动集结了众多业界大咖,分享 NFT 赛道未来布局、市场趋势和生态展望(点击回看视频)。
在下午场的最后一轮圆桌论坛中,BCA 创始人孙博涵、Ibox 运营负责人 Leo、721 Land 创始人 Vicky Yu、AscendEX 全球市场运营负责人 Leo、Sorare 中国区主管邓超、Chronicle 联合创始人金诗雨就「交易量屡创新高,NFT平台迎来百团大战」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讨论。
以下为本场圆桌的文字记录,由 Odaily 星球日报整理编辑:
Q0
陈颖(主持人):感谢 Odaily 星球日报的邀请,各位嘉宾、观众大家好,我是来自金色财经的陈颖,是本场圆桌的主持人。本场圆桌主题是「交易量屡创新高,NFT平台迎来百团大战」,希望各位嘉宾能够就这一主题分享自己的精彩观点,下边就有请各位嘉宾先来进行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吧,大概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正在做的事情。
孙博涵:大家好,感谢 Odaily 星球日报的邀请,我是 BCA 区块链艺术的创始人孙博涵,也是BCA 旗下 NFT 交易平台 MetaOpus的创始负责人。今年年初,我们又孵化了一支新基金 Vulcan DAO,专注于收藏国内知名加密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其他热门 NFT 藏品。
Leo(ibox):大家好,我是 Leo,目前主要负责 iBox 的运营工作。iBox 的平台业务大概是在 5 月左右启动,目前日交易量已经突破了 100 万,包括发行了国内第一个明星 NFT,也帮助一些传统艺术界的知名老师发行了自己的艺术作品。
Vicky Yu:大家好,我是 721 Land 创始人。721 Land 是元宇宙时代的创造及社交平台,旨在打造沉浸式社交以及 NFT 交互体验,目前我们的 NFT 交易平台 721 Land 已上线,IP 涵盖艺术、音乐、潮玩等等。
Leo(AscendEX):大家好,我是来自顶峰AscendEX的 Leo,负责平台的市场运营工作。AscendEX 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实际我们在 2018 年就成立了,今年是第三个年头,我们之前叫 BitMax,大概是在 3月时改了现在这个名字。AscendEX 平台最近也上线了许多DeFi和NFT相关的项目,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9 月份我们会上新更多项目。
邓超:大家好,我叫邓超,目前是 Sorare 的中国区主管,大家可以在微信里搜索 Sorare 关键词,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我们会将 Sorare 原汁原味的玩法翻译成中文。
Sorare 是当前最火热的足球主题链游,目前得到了 158 家足球俱乐部官方授权,每周都有新的足球俱乐部加入。今年年初,Sorare 曾完成了一笔 5000 万美元融资,近期 Sorare 预计还将获得一笔 5.32 亿美元的融资,软银计划领投,这也将成为法国科技历史行业上非常重要的一次融资。
Sorare 是一款全球性的范特西式足球游戏,玩家可以使用官方授权的 NFT 卡参与比赛,赢得奖品。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球迷们可以以 NFT 的形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球员卡,卡片可以在应用中自由使用、交易,每张卡片都不可篡改,玩家也可以查看卡片的历史流转记录。欢迎大家前来体验。
金诗雨:大家好,我是 Chronicle 的联合创始人金诗雨。Chronicle 是一个围绕粉丝经济和品牌正版授权搭建的NFT平台,我们主要有两方面业务,一是自己in-house的NFT创意工坊,主要是帮助影视、电视等 IP 来做NFT as a Service的解决方案和内容。
二是,我们也有一个自己的 NFT 交易平台,计划本月上线,届时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和其他的平台不太一样,我们并非完全开放,也就是说不是每一人都上面自由铸造自己的 NFT,所有的藏品都需要经过品牌方的官方授权。
Q1
陈颖(主持人):八月中旬,老牌 NFT 交易平台 Superrare 发行并空投了平台币 RARE,这一事件刺激了市场对于 NFT 交易平台的投资热情。截至 9 月 5 日,RARE 流通市值约为 2.2 亿美元(数据可以根据圆桌具体时间调整),距离一些老牌 DeFi 协议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各位看来,NFT 交易平台有着多大的市值想象空间?未来能否出现像 DeFi 里 Uniswap 那样市值百亿美元的项目?
孙博涵:我记得去年年底曾在北京参加过星球日报的线下活动,当时我曾预测 NFT 的市规模未来将成长至千亿美元左右,时隔不到一年,当时我说出这个数字时可能觉得有点虚,但现在来看似乎说少了。
至于 NFT 交易平台以及整个 NFT 生态未来能有多大的想象空间,我们看到,像Opensea 或 Superrare 这样已经跑出了龙头效应的平台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值规模,Opensea 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已经达到了一百亿人民币,Superrare 也已经有了 2 亿美金的数据。
整个 NFT 市场内的价值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交易平台,还有一类是项目,比如 Cryptopunks、BAYC、Loot 等等,这些项目类的市值占比也是非常大的。NFT交易平台的估值逻辑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类似,流量、营收等都会构成影响因素,但除此之外,在 NFT 的世界里资产类别也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些交易平台可能会因为上了某个特别好的项目而实现交易量的激增。
Leo(iBox):我先丢结论,NFT 板块内肯定会出现市值超越百亿美元的交易平台,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与 DEX 相比,NFT 承接的用户属性要更高。NFT 的生态体系正在逐渐完善,从 IP 到链游到元宇宙,再到一些更底层的偏抽象化的框架逻辑,在这个生态体系内会有非常多的原生 NFT 资产产出,能够吸引了绝大部分的用户群体。在 DeFi 生态内,资产的供应方是项目方,而在 NFT 生态内,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资产的供应方,因此 NFT 生态的资产体量将来一定会远远大于 DeFi。
第二,在 NFT 生态内部,资产流动的需求非常大,而交易平台作为承接资产流通的渠道,将来其业务量一定会超越绝大多数的 DEX 体量,目前 Opensea 已实现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体量,未来 NFT 内出现一些超越 DeFi 龙头的项目可以说是必然的。
Vicky Yu:我觉得 NFT 当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家也在正在进各个方向上的探索。比如说 NFT 与 DeFi 的结合,比如最近出现的 NFT 借贷已经碎片化等待行为,再比如说 NFT 结合 play to earn 的形式,我们看到 Axie Infinity 累计交易量已突破了 10 亿美元,游戏收益 7 月时也已超过了 1.6 亿美元。从这个角度来讲,NFT 未来的想象空间还是挺大的,因为还有很多新的模式尚待挖掘,大家也都在不停地探索。
Leo(AscendEX):我非常同意刚刚几位嘉宾的观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NFT 的市值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出现像 Uniswap 这样的百亿级项目也是肯定的。
从市场数据来看,8 月可以算是 NFT 的一个爆发期,我们看到许多交易平台在这期间实现了交易量、用户的指数级增长,比如 Superrare 以及 Opensea,Opensea 最近已经累计了 40 亿美元的交易总量,以这个速度增长,整个生态以及某个项目的估值超百亿美元,其实是很快的事情。
第二点,NFT 的出圈能力要远高于 DeFi,NFT 不能仅仅看成是一个赛道,它可以包括非常广阔的领域,各个行业、每个类别的玩法都不一样,行情也会不一样。近期,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开始做相应的布局了,巴宝莉、保时捷也都入场了,影响力都非常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产生一个百亿市值的项目,我觉得非常容易。
邓超:我认为 NFT 相对于 DeFi 的潜力更大。
目前,像保时捷、高盛等传统机构都已陆续入局 NFT,但在 DeFi 领域,传统华尔街资本的参与还是有限,而且近期还有些监管压力。DeFi 讲的是金融,跟老百姓有一定的距离,但 NFT 是万物上链,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只要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独特性,都可以上链变成 NFT,从成长角度来讲,NFT 要比 DeFi 更好,也更接地气。
所以我认为 NFT 一定会出现跟 DeFi 龙头市值相匹配的项目。就目前来看,Superrare 并不是行业的龙头,Opensea 才是,只不过它并没有发币。我一直认为,没发币的项目一定有着很大的格局,这不是说发币了就一定是格局低啊,DeFi 项目基本都会发币,这也间接推高了 DeFi 协议的市值,如果 Opensea 以后也发币,我看好未来 Opensea 可以达到 Uniswap 一样的市值。
Sorare 目前也没有发币,项目团队专注于改善游戏体验。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做事的态度。如果项目方发币了,创始人财富自由了,他也不会把全部精力都再放在游戏开发上,我们不要去轻易考验人性。许多用户都曾问过我 Sorare 会不会发币?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 Sorare 的野心是要成为足球 NFT 的龙头。
金诗雨:我认为,NFT 行业可以成长至数千甚至上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从内容角度来看,Opensea 以及其他各大交易平台上的商品目前还是以原创内容为主,既有IP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举个例子,漫威现在的市场规模在 200 亿美元左右,如果漫威决定进入 NFT 世界,将部分资产在 NFT 的技术堆栈上实现后,即便是 1% 的规模也可达到 2 亿美金的价值。市场上有多少像漫威、DC 这样的经典 IP?如果他们都映射到了 NFT 世界内, NFT 市场的内容价值将会得到大幅增长。
此外,原创内容也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当NFT世界内的基础设施、创作者工具进一步成熟后,会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涌现,普通用户也可以去创作内容,这会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内容价值。
除了内容方面,还要看产业链。当把整个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价值都加入进来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市场规模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Q2
陈颖(主持人):站在买方角度上,当前在使用 NFT 交易平台时仍会有一些不太友好的体验,比如流动性不足、费用偏高、仿品泛滥等等。在各位来看,NFT 交易平台在服务层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有何办法改进?
孙博涵:这些问题应该是整个行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BCA 自身从诞生之初到现在,一直也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从我们起步开始,在这大概两年半的时间内,我们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重心就是想要从某些角度去解决加密艺术 NFT 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仿品问题。很多平台都会遭遇到仿品问题,之前也有一些别的平台会直接从我们的平台复制图片,然后再拿去卖,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以更需要依赖于收藏者自己基础认知,在购买 NFT 的时候,尽量选择选择一些口碑比较好、品牌调性比较好、能够提供一定价值背书的平台。这是第一层的筛选工作。
第二层,主要是针对加密艺术来讲一讲。我本身也是艺术行业出身的,之前当过创作者,也收藏过传统领域里的艺术品,买过 Cryptopunks,也做过展览,所以我对整个艺术类收藏品的生长逻辑以及买家购买逻辑会有更多的亲身体验。
怎样才能让买家感觉到作品的价值呢?排除 Loot 这些新概念,我们又回到了怎么给加密艺术定价这个问题。在传统艺术领域,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亲身看展、检查艺术家履历等等,这些东西 BCA 现在都可以在线上呈现出来,用户可以看到艺术家此前的经历,所以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某种积分形式的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买家在选择藏品的时候会更有信心一些。
BCA 和 Sorare 一样,我们做了这么久都没有发币。对于所有 NFT 藏家来说,BCA 可以给予他们最好的建议、最好的服务,从整个艺术行业的上下游生态中搜寻,进而帮助他们买到艺术垂直类领域中最好的投资标的。今年 11 月底左右,我们会在北京建立国内第一个线下 NFT 画廊空间,届时会展几个国内新生代流量艺术家的作品,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Leo(iBox): 刚刚主持人谈到了链上费用比较高,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这些点其实并不是 NFT 本身的问题,只能算是整个 NFT 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而已。比如,我们现在回头去看 2017 年的加密猫,会觉得那个时候很早期,但把视角拉到未来三到五年再回头看,你会觉得我们现在仍处于很早期的阶段。
现在链上的交易效率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流动性不足,核心还是在于用户数量不够多。iBox 在 5 月刚上线的时候也发现,我们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偏弱,但我们从 6 月到 8 月跑下来之后,二级市场的成交效率已有显著提升,远远大于我们的一级市场成交额,现在我们的二级市场成交额每天可以维持在一千万左右,一级市场巅峰的时候也只有一百万。从这个角度去看,流动性问题的核心解决办法在用户量。
从交易成本来看,行业现在也在努力降低用户的交易费用,比如以太坊本身在探索二层方案,HECO、BSC 或是其他新兴公链也正在崛起。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难的地方其实在于如何使用钱包,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考虑,通过自己的底层技术方案,看看是否能在其他国家帮助用户直接使用信用卡来购买 NFT。总的来说,这并不是 NFT 交易平台的问题,而是整个区块链行业发展的问题。
关于作品或资产这块,仿品泛滥其实只是阶段性现象。我们在聊仿品的时候,其实是把整个 NFT 局限到了数字艺术品行业,但如果关注其他的原生 NFT 资产,比如带有一定使用场景的 NFT 资产时,你会发现想要做它的仿品非常难。比如 Loot 现在非常火,人们可以做一个 Loot 的仿品,但你永远不可能做一个假的 Loot 出来,大家一定会去 Opensea 买真 Loot。随着 NFT 继续发展,整个行业的重心转向原生 NFT 资产的时候,仿品的问题将不会再是大家的关注点,届时大家可能会更关注 NFT 背后的使用场景是什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对于 iBox ,当下我们有很多努力方向,比如法币支付,新公链扩展,艺术作品授权,对外输出正品概念,这些努力只是为了在当下给用户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好理解的购买体验。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这些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
Vicky Yu:我觉得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答。
首先,前期宣发和市场教育非常重要。若想把 NFT 市场做大,一定要破圈,721 Land 当前主要服务的都是圈内人士,但最近我身边也有一些圈外朋友开始对 NFT 感兴趣了,对于这部分没有接触过NFT的群体,第一步链接钱包就是个门槛,所以对于平台而言,网站设计不可以太过复杂,需要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提高他们的尝试意愿。
另一方面,很多用户一开始并不明白一幅 NFT 作品的价值究竟在哪里,现在许多 NFT 作品背后的内容并不够充实,一些项目只是为了发 NFT 而发 NFT,没有什么故事支持就会导致 NFT 本身显得很空洞。平台在选择上架作品的时候,可以事先和创作者沟通,理解创作者的想法,帮助其与用户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和共鸣。
Leo(AscendEX):AscendEX 是做中心化交易所的,NFT 现在非常火,我们也非常关注 NFT 相关项目。从我们做交易所的体验来讲,回过头来看,三到五年前中心化的交易所可能体验也并不是特别好,NFT 现在可能是处于中心化交易所几年之前的状态。
从用户体验来讲,我觉得 NFT 本身是有金融属性的,对于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来说,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它的资产安全性,如何保障这一点?虽然现在 NFT 交易所还没有发生比较重大的安全性事故,但如果这个东西是跟金融相挂钩的,安全性一定要摆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做中心化交易所体会最深的一点,NFT 交易平台未来也需要关注这个问题。
第二,从用户教育、准入门槛的角度来讲,现在 NFT 还是处于比较抽象、难理解的阶段,对于圈外人来说,现在 NFT 变化节奏这么快,怎么能跟上?圈内人自己天天接触这个东西,理解起来可能都有点难,比如最近爆火的 Loot 就挺难让人理解的。所以平台需要有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用户参与的程序,随着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流动性问题可能也就解决了。
第三,价值评判。NFT 现在有几种形态,一是把已有的线下艺术收藏品 NFT 化,二是原生的 NFT 创作。只有用户判断相关的 NFT 是有价值的,他们才会有动力购买,但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其实挺难的。你说一个卡通头像值几十上百万美金,背后的价值是什么?这个大部分人可能都无法理解。所以说,平台有责任及义务去帮助用户建立一个评判系统,让用户知道 NFT 的价值在哪,可以做一个排名或类似机制的引入,进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邓超:虽然 NFT 的底层交易技术是区块链,但其上层可以参考淘宝、京东进行设计。针对网络费用过高问题,可以使用 Layer2,或者去 Solana 这样的高性能公链上部署,也可以集成一些 Gas 预警及订单功能,比如说在 Gas 降低到多少时自动去够买;针对流动性不足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功能,显示该 NFT 库存多少,销售了多少,销毁了多少;针对仿品泛滥问题,可以添加平台官方认证的功能,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避免赝品,但至少可以减少用户被骗的风险。
我看了一下现阶段的 NFT 项目,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国外每天都会有将近上百个项目出来。就我自己来看,我感觉这更多还是在投机,泡沫非常大,有些项目做了几张 PPT 就上线了,制作成本比当年的 DeFi 还低。
我自己也分析过,90% 的 NFT 项目团队都没有实名,就是画了几个卡通头像,说自己是项目创始成员。玩过 DeFi 的都知道,骗子项目、跑路项目,几乎都是一些不实名项目,因为没有身份约束,想什么时候跑路就什么时候跑路。
除了这些,我还想说的是。既然 DeFi 领域有很多 IDO 平台,那么 NFT 领域可不可以做 IDO 平台?Opensea可以优选一些项目做一个IDO;第二,现在 Opensea 的手续费是固定的,可不可以建立一个会员体系?交易的次数多,你去买 NFT 的手续费可以有一定折扣。
金诗雨:我觉得有几个点吧。
首先要说明的是,NFT 并不是指数字资产本身的内容,比如说这个图片究竟长什么样子,它更多的是一种确权方式,这种确权方式需要存在于特定的场景中,就像刚才 Leo 说的,即使我们出现很多仿品,但这个仿品绝对没办法在大家都有共识的场景里进行流通。
其次,NFT本身有一个破圈性质,涉及到我们怎么把 NFT 跟不同行业结合起来。我们在跟影视公司谈合作的时候,他们最大的担心是——这么多年默默耕耘建立起来的一个 IP 品牌,会不会因为接入到 NFT 内,沾染上了币圈或区块链的属性,把金融风险及负面影响带入到了他的品牌中,进而影响到整个粉丝群体?这是很多品牌所担心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中间有一个过渡角色,我们如何为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让他们更好地接入这个生态。这是 To B 方面,我们需要做到定制化,让更多其他行业的人加入其中。
在 To C 方面,刚才大家都提到怎么降低使用门槛的问题。我们一开始也通过调研发现,一些热门 IP 品牌背后的粉丝,90% 以上都不是币圈用户,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区块链,也不知道什么是NFT。这时候我们就会去想,一定要教育他们知道什么是 NFT,知道怎么去用钱包吗?我觉得不一定,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这些隐藏在产品背后,让他们去接受消费电子收藏品的理念,这样的话在推动 NFT 行业出圈的过程中会容易很多。
有关流动性的问题。我觉得它既然是 NFT,就决定了它的流动性一定不会有 FT 那么好。很多游戏的皮肤,有上千万、上亿的玩家群体,但流动性也就那样。我的观点是,不要强行揠苗助长,为了提高流动性而提高流动性,从而破坏 NFT 本身存在的独特定位。
Q3
陈颖(主持人):NFT 交易平台这一赛道的竞争正日渐激烈,但客观来说,市面上现有的 NFT 交易平台在服务上存在一定的同质化。未来,项目方可以选择朝哪些方向进一步优化,利用差异化突围?
孙博涵:这个问题的答案跟上一问会有些类似。BCA 跟 MetaOpus 这边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和转型。
整体来看,市场上会有一个广义的大艺术概念,包括 Loot、Cryptopunks,这些都算是大艺术。我们也会朝着大艺术的方向发展,但又不会跟 Opensea 那种综合类平台一样。现在,我们的平台会把重心转向那些优质的、带有艺术性和美学属性的资产,这种美不单单只是一种视觉美,而是一种多维度的美。我们会把很多的 IP 或者是实物进行转化,往“美”上过渡,也会把握身边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抓住他们喜好的点。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方向,大概会在 10 月到 11 月会集中宣发一系列的活动展览,以及我们新的产品空间。
关于产品本身,我们会更多地向 Web3.0 过渡。其实从 Opensea 诞生到现在,NFT 交易平台在产品上并没有特别大的迭代,这是现在大家都面临着的问题。对每家平台来说,要想清楚自己的市场方向和策略定位,究竟是做中国市场,还是做国际市场,还是做比较纯粹的加密原生市场,这是需要考虑的点。
BCA 的目标是把中国的优质艺术品以及文化创作精髓带向世界,带向更多大的拍卖行,更好的国际画廊。我们最近也在密切关注北京、上海这边跟艺术相关的大的活动展会,会做一些线上以及线下的破圈类活动。
Leo(iBox):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整个 NFT 行业现在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如果它本身已经成长为存量市场,那我们会更多关注 NFT 交易平台里,大家分别在做什么,我们的优势和差异点在哪。但通过前几个问题的探讨,大家基本能形成一个共识,NFT 现在仍是一个潜力非常巨大的增量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我觉得各大交易平台的重点不应该是去找各自的差异点,而是应该去判断行业将来究竟会走向哪个方向,根据这样的判断定位平台本身在整个 NFT 行业里需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为整个行业发展做怎样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整个 NFT 行业将来在资产层面会更偏向于原生内容。iBox 在国内做了第一个明星 NFT,也做了电影 NFT,包括前段时间我们合作了一个比较顶级的动漫 IP,但我们也会逐步把更多资源放在一些原生 IP 上,关注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刚才几位老板都提到最近爆火的项目 Loot。关于这个项目,我们也做了一些观察,跟大家聊聊我们的理解。虽然看起来,这好像里面的投机泡沫很多,但我相信,本质上任何事物的崛起,都不可能完全是由于泡沫,其内部一定有它的逻辑支撑。在寻找这个逻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Loot 这个项目,本质上是把整个 NFT 行业的一些概念抽象了出来,利用这些概念,游戏方可以把 Loot引入到自己的游戏环境当中,变相获得了Loot的持有用户,打开了整个 GameFi 的流动机制。
NFT 行业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不像 DeFi 已经形成了借贷、DEX 等细分赛道。整个NFT 行业的细分赛道并没有那么明确。作为 NFT 交易平台,我们应该主动去探索新的方向。我相信,在接下来行业的发展中,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出现。
Vicky Yu:我觉得刚刚两位都说得很好,也讲得很全面。NFT 交易平台想要实现完全的差异化发展肯定有一定难度,因为能做的交易品类无非就是那几种,音乐、艺术、潮玩、头像、卡牌游戏……我们能做的是在每一个垂直品类里进一步细分,比如艺术品类中就可以分为经典艺术、潮玩等等,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群体的不同有一定倾向性,让自己的定位上更加清晰。
Leo(AscendEX):建设任何项目都需要有一定差异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同类产品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但对于一个行业或赛道来说,拼到最后的决定因素也许并不是差异化,而是团队建设、产品磨炼、整体组织架构等各方面的细节。作为项目方来讲,从长期来看,我并不认为差异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可能刚开始时你走差异化路线会跑得更快一点,但跑到最后,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到完善。
邓超:我自己看了很多的 NFT 项目,我感觉现在同质化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大家看到有一些比较火的项目,比如 Cryptopunks、BAYC 等等,但其实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项目都被淹没在了海洋之中。为什么 Cryptopunks、BAYC 这么火,特别是 BAYC,三个月的时间翻了几百倍,因为这些项目具有很大程度的创新性。
刚刚前面几位老板讲了很多,也讲得比较好。想要真正地把项目做好,不管从内容上还是玩法上,都需要有创新,这个创新的定位不只是在国内,而是要在全世界的范围上。单单只是做比较小的改进,结合目前的同质化现象来看,如果你想分一杯羹,还是比较难的。
第二,从基础设施来说,目前的重点还是要降低交易成本。新的NFT项目可以考虑往 BSC、Solana 等新生态上部署,这些底层的交易费用更低,交易也更快。参考去年 DeFi 的发展路径,当时 Uniswap 是以太坊上的绝对龙头,但后来 BSC 及 HECO 上也出现了一些数据很棒的 DeFi 项目,目前 NFT 的情况是 Opensea 一家独大,但未来其他的 NFT 平台肯定也有发展机会。所以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往小生态上进行部署,竞争压力会相对小一些。
金诗雨:我觉得现在 NFT 项目存在同质化的原因是大家都想做 NFT 领域里的“淘宝”,这跟互联网技术成熟之后,大家都想冲进来做淘宝是一样的。NBA Top Shot 做成功之后,大家全部都想冲进来做足球或其他运动领域的卡牌,行业会存在一定的“先入者带动”效应,如果我们想做差异化,可以首先回到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和层面。
首先是基础设施,基设施不仅仅是指 NFT公链,也包括一些比公链更底层的相关技术。比如现在的很多项目想做元宇宙,它需要做一个沙盒来支撑所有场景,这需要一个底层的引擎。这种基础设施可能需要一个上千人的团队,花至少两到三年的时间,才可以打磨出一个支撑行业使用的产品。现在在区块链行业里,我们还看不到这种级别的公司,或者说有这种能力把这种底层基础设施搭建起来的公司。针对这一点来看,行业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尚待发展。
第一,我们怎么去“抱”一些传统互联网公司的大腿,把他们的技术资源导入进来,结合区块链的元素跟技术,做出一种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可以支持大规模的应用和交互。
第二,再往上一层,我们刚刚提到 NFT 即服务,我觉得前期一定是从自己熟悉的产业开始做。如果你可以把某一个品类(比如艺术、影视、体育)做成首屈一指的服务商,再把你的品类扩展到其他行业,你会成为接管 NFT 和传统行业链接的部分。就像互联网大潮到来之后,像 SAP 这种比较大的 SaaS 公司,把传统行业接到 NFT 里,做这种全套、专业的大型解决方案,这个层面也有很大的机会。
再往上层,大家现在都在拼抢交易板块,因为现在 NFT 的种类比较有限,同质化还比较严重。随着资产本身的类别开始变得更多,或者说当 NFT 整体资产的数量达到一定体量之后,它会被强行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类别分类,之后会有不同的交易场所,它可以专门服务某种特定的 NFT 资产。到那个时候,大家的同质化会降低很多。
我大概想说的就是这些。
陈颖(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可以看出,大家其实都很看好 NFT 市场的发展前景,行业的未来需要大家一起去积极推动。本场圆桌就到此为止了,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