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区块链行业里,跨链服务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不过,假如你想真正理解这一领域的创新奥义,仍需要深入评估多链桥(multi-chain bridge)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多链桥接的未来潜力和局限性,同时也会明白为什么业内专家认为去信任多链桥。
坦率地说,只有搞清楚多链桥的局限性,我们才能明确一个更好的多链解决方案,并且更好地评估基础设施要求,最终帮助我们构建出一个更加强大的多链流动性引擎。
在本文中,我们会从最最基础的阶段开始,深入研究跨链解决方案发展。接下来,就让我们赶紧进入正题吧。
以太坊霸权的终结
以太坊网络的交易成本很高,网络吞吐量却很低,这个问题已经持续多年。虽然以太坊一直以来都是 DeFi 行业最重要的一条区块链,但由于问题沉疴难起,其垄断地位正在瓦解。
最近,越来越多新的EVM侧链开始出现,比如币安智能链(Binance Smart Chain)、Polygon、Fantom 等,也让不少开发人员开始将目光从以太坊转向 Solana 和 Polkadot 等其他解决方案,这些“以太坊替代方案”主要有两大优势:
1、网络容量更大;
2、用户转账支付的手续费相对较低。
实际上,Web 3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整个生态呈现碎片化状态,另一个则是不同区块链之间没有实现集成,结果导致分布在不同“跨链对”(cross-chain pairs)之间的流动性变得非常低效。原子兑换(atomic swap)是一个支持跨链无缝链接的解决方案,但存在效率过低的问题,因此之后又出现了跨链桥的创新解决方案(尽管存在中心化问题)。
跨链桥的演变
Atomic Swap 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2013 年,但直到 2017 年我们才在市场上看到大量支持 Atomic Swap 的应用(介于 Decred 和 Litecoin 两个项目创立时间之间)。作为一个去信任的交易过程,Atomic Swap 在交换资产之前不需要任何第三方参与,交易双方都必须满足合约中定义的交易要求,如果有任何一方不履行合约,另一方就能获得退款。但是,Atomic Swap 也存在一些短板,其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包括用户体验和流动性复杂性等。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加密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针对 Atomic Swap 的解决方案,比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足够的流动性,然而这些解决方案依赖于密集资本,而且还需要有足够多的用户愿意参与交易兑换,最终不得不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用户体验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Uniswap,通过提供简单的用户体验,Uniswap 在市场上获得了大量用户青睐,因此在流动性和通证兑换领域名列前茅。但问题是,不可能每一个跨链解决方案都能像 Uniswap 一样成功,由于市场上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导致跨链桥协议得到快速发展。
可是,跨链桥也存在问题:我们该如何定义“桥设置”?从功能上来说,用户可以在跨链桥中创建与桥接资产价值锚定的 ERC-20 代币。举个例子,如果你创建了由BTC 支持的 xBTC 或 yBTC,就必须将抵押锚定的等量 BTC 发送到一个中心化托管方或多个中心化托管方的比特币地址。
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 BTC 托管方,还是执行铸造、销毁和保护资产功能的验证者,都存在信任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密行业开始思考是否有可能出现一种能够消除此类信任问题的桥?答案是肯定的。
Rainbow Bridge(彩虹桥):去信任桥来了
Near 推出的 Rainbow Bridge(彩虹桥)提供了两个轻客户端:
一个是支持在 Rust 中执行的以太坊轻客户端;
一个是支持在 Solidity 中执行的 Near 轻客户端。
第一个是作为 Near 合约被执行,第二个则是一个以太坊合约。这里需要简单做个说明,所谓区块链轻客户端,其实是一种规范或实现,可以在不执行大量计算的情况下监控区块链状态。
但是,想要实现去信任桥也涉及到一些权衡问题。首先,去信任桥不得不验证每条区块链上的每个区块,以 Near 为例,在保持流程成本效益的同时,Rainbow Bridge 需要每四小时验证一次 Near 区块,导致用户将 Near 代币兑换成 ETH 的时候往往需要等待 4-6 小时。其次,不同区块链协议之间缺乏共识机制兼容性,因此限制了跨链桥的应用范围。例如,你无法在 ETH 和 BSC 或 ETH 和 Polygon 之间构建跨链桥。此外,你要需要面对不同区块链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比如某条区块链分叉、链分裂等。
基于上述分析,你会发现 Rainbow Bridge 并不是一个完全去信任的跨链协议,或许“乐观地”称其是一个去信任协议更贴切些。当然,尽管 Rainbow Bridge 本身不是一个具有高效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但事实证明,对于寻求在 ETH 和 Near 之间转移大量流动性而又不影响安全性的用户来说,Rainbow Bridge 仍是一个不错的跨链资产交易处理方式。
从去信任到锚定资产
去信任桥的局限性(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去信任桥的不可能性),让加密行业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跨链互操作性解决方案:锚定资产——貌似这是个终极解决方案。接下来的问题是,锚定资产究竟是要以中心化为前提,还是要以去中心化为前提?
中心化系统存在交易对手风险,也就是说,用户会失去对自己资金的控制权。为了对抗这种交易对手风险,用户需要在每笔交易后提取资金,如此频繁的提现操作会导致更多时间被消耗,也会错失许多套利机会。此外,作为用户资金的唯一托管方,中心化交易平台很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此外在监管要求下,有时中心化交易平台也会被迫下架某些加密资产,继而导致加密资产持有者不得不面对更多市场不确定性。
去中心化降低了这些风险,并允许人们在全球范围内兑换他们的资产且无需其他托管方参与。
就目前而言,我们已经从去信任桥过渡到挂钩资产——这其实也一种去中心化手段。最后需要关注的一个领域就是:可扩展性。在这方面,Symbiosis 多链协议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支持,可以在不影响扩展性。
最后要关注的领域是可扩展性。正是在这些因素的汇合中,Symbiosis 的多链协议似乎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影响可扩展性潜力的情况下,实现资产与去中心化设置锚定。
Symbiosis:一个多链协议
Symbiosis 的多链协议展示了一种高效的跨链解决方案,而且无需使用跨链桥。与中心化解决方案不同,没有监管实体可以冻结 Symbiosis,任何人都不能审查用户访问。 Symbiosis 提供了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可扩展锚定资产解决方案。
其次,Symbiosis 协议带来了更好的互操作性,这种互操作性优势也使其连接的每条区块链都能获得足够多的市场关注度。值得一提的是,Symbiosis 协议的跨链流动性是没有限制的,因此用户可以“瞄准”尽可能多的交易对,确保在任意代币兑之间交易的时候不会漏掉任何“最佳交易价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Symbiosis 让用户不会失去对自己资产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