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Chen Zou
Odaily 编者按:今日最大的热点之一就是 SocialFi 项目 Monaco Planet 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请注意,只有英文内容才算作内容挖矿,内容质量也是内容挖矿衡量的一个关键方面。没有任何有机创作的垃圾邮件和广告不会被计入内容挖矿中。
该消息一经发布后,引发中文社区用户抵制,并有用户扒出其APP接口报错使用中文字符,疑似为中国团队。Monaco Planet 的 NFT 二级市场价格出现较大跌幅,当前最低价格为 0.14ETH 且呈现持续下跌状态,昨日该NFT销售均价为0.45ETH。
据悉,Monaco Planet平台仅限Yacht NFT 用户及拥有邀请码的用户登录,拥有账户用户通过在平台进行内容发布以及互动等方式赚取平台 Token MONA,引发了YachtNFT价格大涨。而Monaco Planet的突然出圈,主要得益于“Hongkong Doll女神”(后被证实为假)的入驻。此前,Monaco Planet 已完成了由三箭资本和 IMO Ventures 投资的数百万美元融资。
本文,我们就来系统地了解一下这个项目是什么,为什么会火:
Web 3 时代能改变许多事情,但不会变的是人类的刚需,从 Web 2 时代开始起,社交赛道就是这样一个刚需赛道,海外有 Facebook、twitter、INS ,国内有微信、QQ、小红书 etc。社交媒体在网络时代有着天然的赛道优势 —— 流量,这也是为什么上述项目中随便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妥妥的“巨头”。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者”们选择利用“去中心化”这把利剑,誓要重新分割市场的蛋糕。
Monaco Planet打法
Monaco Planet 就是这些“后来者”中的一份子,该去中心化社交项目在其白皮书中写道,“ Monaco Planet 的短期目标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用户的社交痛点,并将一系列关键的 web 3.0 功能投入实际应用。长期目标是成为加密货币人群高频社交活动的新入口,从而成为 Metaverse 的入口。”
目的很明确,希望成为加密领域的社交寡头,Web3的 Facebook ,以及后期与 Metaverse 的对接。
比推此前报道,以眼光犀利著称的 Three Arrows 资本参与该项目的种子轮融资,在其参与下,最终NFT社交平台 Monaco Planet 完成了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有了该轮融资带来的现金流,该项目开始火力全开的运营模式,新闻推广,KOL 营销,很快的,项目社群有了相当大规模的增长。
该项目团队的打法非常清晰,前期所有的推广工作都是为了 11 月 15 日的 NFT 盲盒销售做铺垫,而最终销售结果也不负众望,10000 只 Yacht NFT 盲盒20分钟内全部售罄,高峰时 gas 费用达 1400 美元,并造成以太坊网路严重堵塞。该项目短时间内销毁了高达285枚以太坊,一度在以太坊销毁排行榜列首位,超过了Uniswap和OpenSea。
但从NFT盲盒销售到 Beta 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根据 Opensea 数据显示,在18日,该NFT系列价格降至历史冰点,随后一段时间并无起色一直稳定在 0.08 ETH 附近。直到 Beta 版推出前价格开始拉升,并通过内容挖矿( 从写到赚 的概念,将写作与收益直接挂钩),邀请码(一个 NFT 对应5个邀请码)等手法再一次将用户的 FOMO 情绪推升到了最高点。而NFT价格也随之飙涨,在最高点时,地板价一度逼近 0.5 ETH, 涨幅接近 600 %。
就在两小时前,该项目再度爆料, 中文圈 Dota 传奇玩家“酒神”伍声入驻该平台,作为早期Dota 布道者的伍声,粉丝基数相当庞大,相信他这一次入驻将会为Monaco Planet 再度带来可观的流量。从这一个动作能看出, 该项目正在努力寻求与各界顶级 KOL 的合作,吸引来足够数量以及质量的玩家, 最终完成平台基础生态的建设。
在经济模型方面,项目方承诺NFT持有人将是内容挖掘的最初受益者。将享受空投、挖矿等多项权益。而其生态代币最终绝大部分都将以“内容挖矿”的形式分享给用户。作为初期流量而言无可厚非,但考虑到一旦用户以单纯的牟利为动机参与到项目中,过度的投机行为也可能导致最初的“蛋糕”称为最终的“毒药”,项目方的运作能力最终也将决定项目的走向。
落地应用
Monaco Planet 作为项目而言叙事方面已经拉满,“挑战旧霸主的勇者”、“去中心化”、“内容挖矿”、“NFT”、“空投”,似乎每一个词都在挑动用户的神经,可见国内团队对于社交媒体打法已经稔熟于心。但叙事终归只是叙事,落地到用户手里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从产品的角度而言, Monaco Planet 似乎并没太过惊艳,粗暴的关注度算法、和资产净值算法让整个首页界面内容单一,与其说是一个社交平台,它更像是一个社交群。首页1、2、3名排行榜模式,像极国内某些直播、视频媒体的打榜排行,并且仅分为关注度、资产净值两类。趋势标签仅4个,并且看上去并不像是根据算法确定的标签,更像是手工放置的。社交内容单一,大部分平台展示的“内容”都没有太多“营养”。平台上充斥着“互关”的内容, 以及大量没有意义纯粹为了发布而发布的内容。但考虑到仅是 Beta 测试, 无法对产品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
无论是用户群体、内容调性而言, Monaco Planet均尚未给出一个清晰的方向。
目前从与Monaco相关的各个社群来看,主要舆论基调仍是围绕 NFT 、空投、社交挖矿、邀请码等信息展开。项目后期发展方向如果不能围绕内容做文章,可能会面临用户“挖卖提”的窘境,并陷入死循环。
SocialFI 赛道
SocialFi或者内容挖矿并非一个很新鲜的东西,其实早在 2017 年许多国产项目就已经尝试过了该赛道,当时普遍还将其称为“通证经济”,其中币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终以平台充斥垃圾信息惨淡收场。而海外的则是 Steemit,即便在内容上下足了功夫,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可见社交fi 赛道并非如此简单。Monaco与其的区别,可能就是加入了一批 NFT, 但也仅此而已。
Steemit 证明对于内容分享、创作这种无法度量的事情,其实给太强的激励是不好的,甚至反作用的。
例如在知乎,知乎最早期的用户完完全全都是处于热爱,自发的在分享知识分享内容。如果在最开始,知乎给出一个规则:点一个赞,作者就可以得到xx的钱,那用脚想都知道,我们肯定见不到后来那个满溢着“干货”的知乎。这些钱,会瞬间把知识分享的气氛给摧毁。
这就像现在 Monaco 所面临的问题,四处可见的“互助群”为了积攒足够的“内容”,疯狂的互关互赞,没人关心平台上有什么,关心的只是能从平台上拿到什么,而这种情况正在一点点的反噬平台本身。
回想一下,这一切在web2中也都曾发生过,依靠奖励吸引用户的各类“知道”平台,最后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大家都清楚,就不用多说了。
当然这一切仅仅只是个猜想。
历史从来不会重演,它只是会以相似的结果循环而已。
竞品概览
除了这些项目,目前的去中心化社交赛道上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选手:
1.Torum
Torum是基于币安智能链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该项目由KuCoin Labs 和火币的背书。 目前已经聚集了 17 万用户。功能UI都非常的完善,后续正在开发 NFT市场和 Torumgram(Telegrame仿品) 等多个功能。
2.SWAGG
SWAGG 是以 SWAGG 社区为中心的多元化社交网站。创始人更像是在做一个「社会实验」,SWAGG 的用途多种多样,代币持有者可以参与围绕 SWAGG 代币建设的整个生态系统。包括获取 SWAGG 网络中的艺术作品、在公开销售前获取空投奖励、为社区发起的项目提供资助、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获取奖励、兑换代币用于社区创作、对 SWAGG 社区提出建议并进行投票等等。
3.Chilliz
Chilliz 是典型的「粉丝经济」下的社交平台,主打体育产业。CHZ 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体娱粉丝激励平台 Socios 的原生通证。Socios 目前与包括 AC 米兰、曼城、阿森纳、巴塞罗那、巴黎圣日耳曼和尤文图斯等 48 个俱乐部或伙伴合作发行粉丝代币。Socios.com 的用户通过持有 Chiliz 可购买俱乐部粉丝代币。而持有粉丝代币可拥有社区投票权、决策权等权益。
在该社区中,拥有粉丝代币的球迷可以对俱乐部的球衣颜色、体育场音乐和徽标、友谊比赛、慈善阵容、入场歌曲等方面的事宜进行投票,且投票结果具有约束力。强化了用户的社区参与。
4.Bluesky
海外头部社交平台 Twitter 最早于 2019 年宣布启动 Bluesky「去中心化社交媒体项目」,但由于各类原因被推迟。8 月份,Twitter CEO 任命前 Zcash 核心开发者 Jay Graber 作为负责人重启该项目。
在 Graber 今年 1 月份为 Bluesky 项目撰写的生态系统评论报告中,从身份、网络、数据、社交、隐私、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应用、治理、商业模式等关键主题进行纵向及横向分析。
目前,Graber 正在组建 Bluesky 团队,「去中心化版的 Twitter」仍然需要等待。
5.Nafter
Nafter 是一个将短内容 NFT 化的社交平台。类似于 Instagram,创作者可以将创作的 post 转化为 NFT,并从售卖该 post 查看权中获利。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向喜欢的内容创作的个人账户质押该平台原生代币 NAFT 或者该内容创作者的收益分成。
本文来自比推Bitpush.News,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