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量子晶片Willow問世,超強算力威脅比特幣安全?

avatar
PANews
20小時前
本文約2372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專家建議,比特幣社群可能需要考慮凍結中本聰的100萬枚比特幣。

原文作者:Weilin,PANews

12 月10 日,Google在官方部落格中介紹其推出了最新的量子晶片Willow,引發加密社群對量子運算攻擊話題的再度熱議。量子運算是否會破壞現有的加密安全機制,特別是對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構成威脅?

部分是受到訊息影響,截至12 月10 日下午14: 20 分,根據Coinglass 的數據,一次劇烈的加密市場回調在24 小時內觸發了17.58 億美元的清算。

谷歌推出最新量子晶片“Willow”

谷歌在部落格文章中宣布,「Willow」量子晶片取得了兩項重大成就。首先,隨著量子位元(qubit,量子資訊的計量單位)數量的增加,Willow 能夠實現指數級的錯誤率降低,攻克了量子糾錯領域近30 年來一直努力解決的關鍵挑戰。其次,Willow 在不到五分鐘內完成了一項標準基準計算,而同樣的計算任務,即使是當今最快的超級電腦也需要10 ^ 25 年才能完成,這一數字遠遠超過宇宙的年齡。

「這為量子計算在多個平行宇宙中進行的觀點提供了可信的支持,這也與我們生活在多元宇宙中的理論相契合,而這一預測最早由大衛·多伊奇提出,」 Google量子AI 創辦人、負責人Hartmut Neven 在部落格中表示。

量子位元(qubit)是資訊的基本單位,也是量子運算的核心;量子位元數量越多,運算能力越強。然而,增加量子位元數量也會帶來更高的出錯風險。如果錯誤率過高,計算就會變得不可靠並產生錯誤結果,這將使得量子技術難以實現實際的大規模應用。

12 月9 日,GoogleCEO Sundar Pichai 在X 貼文中說,Willow 是Google在打造「實用量子電腦」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該技術在藥物研發、核融合能源和電池設計等領域具有實際應用潛力。

SpaceX 的CEO Elon Musk 在回應Pichai 的推文時表示對谷歌這項發明的欽佩。 Pichai 則回覆稱,未來將在Starship 的量子集群上展開合作。

加密貨幣安全性面臨挑戰?各方觀點不一

Willow 是否對加密貨幣構成威脅?量子運算的進展一直被視為加密產業的潛在轉折點。量子電腦如果能破解目前的加密演算法,可能會迅速暴露用戶資金,帶來巨大的被盜風險。不過,對此,各方的觀點不一。

科技創業家、Google前資深產品經理Kevin Rose 在12 月9 日的X 貼文中表示,Willow 目前遠未構成對加密貨幣的威脅。 Rose 指出,破解比特幣加密的估計需要一台大約擁有1300 萬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才能在24 小時內完成解密。 「相較之下,Google的Willow 晶片雖然是一次重要的進步,但它只有105 個量子比特,」他說。

Google量子晶片Willow問世,超強算力威脅比特幣安全?

Avalanche 創辦人Emin Gün Sirer 今晨表示,量子運算的最新發展確實令人驚嘆,但至少目前它們對加密貨幣的安全性並不構成威脅。目前的量子計算僅適合執行數位分解等少數類型的工作,無法做到逆轉單向雜湊函數等工作。包括比特幣、Avalanche 在內的主流區塊鏈的設計均具備一定的量子抗性,公鑰暴露時間較短,留給攻擊者的計算窗口很短,因此短期內量子計算仍無法威脅加密貨幣。未來,當量子威脅真的來臨之時,Avalanche 等區塊鏈也可以快速地添加抗量子簽名。

Dragonfly 合夥人Haseeb Qureshi 也持類似觀點,並引用Metaculus 的研報表示Shor 演算法預計需要在2040 年左右才能首次實現對RSA 金鑰的破解。

另一位比特幣OG Ben Sigman 在他的X 平台貼文中也指出,比特幣用戶不應擔心這項發明,並表示「加密技術依然是安全的…至少目前是這樣」。

儘管如此,支付平台Lightspark 的CEODavid Marcus 表示,他認為大多數人「尚未完全理解」谷歌這一突破的重要性。 Marcus 指出,這意味著「後量子加密和加密技術需要加速發展。」

事實上,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已經提出了一種減輕量子計算風險的方法,他在3 月的X 帖子中解釋稱,通過簡單的硬分叉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Buterin 表示,區塊鏈需要進行硬分叉,用戶需要下載新的錢包軟體,大多數用戶將不會失去資金。

量子運算與比特幣,專家建議凍結中本聰100 萬枚BTC

比特幣操作中至關重要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要求礦工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以驗證交易並確保網路安全。然而,量子運算憑藉其前所未有的運算速度,可能會威脅到這一平衡。

像Grover 演算法這樣的量子演算法理論上能夠比傳統電腦更快解決這些問題。因此,這項技術有可能使挖礦力量集中化,從而破壞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概念。

根據肯特大學教職員Dan A. Bard 的估計,比特幣網路的哈希率與量子計算技術的當前值相比,按照摩爾定律以相同的速度增長,估計大約需要27 年時間,直到單個量子計算機能夠完全超越網路中其他礦工,從而完全控制網路。

此外,比特幣的橢圓曲線加密(ECC),作為保護錢包地址的關鍵技術,也面臨風險。量子電腦可能在未來使用Shor 演算法破解ECC,從而使比特幣交易暴露於潛在的安全漏洞。這項漏洞尤其影響知名的早期地址,其中包括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持有的相當一部分比特幣。

上文提到的Emin Gün Sirer 在回覆Haseeb 的貼文時提到了這個較為嚴峻的情形:「Haseeb 提醒了我,中本聰的100 萬枚比特幣可能確實存在量子威脅問題。早期的比特幣使用了非常古老的Pay-To-Public-Key 格式,這種格式會洩露公鑰,讓攻擊者有時間進行鑽研,這是所有加密賞金的源頭。等現代系統不使用P2P K,但它確實曾存在於比特幣的早期階段。說,提供一個最終日期並凍結所有P2P K UTXO 上的比特幣。

「一旦公鑰被公開,針對ECDSA 調整過的Shor 演算法可以在理想的量子電腦上運行,以多項式時間(polynomial time)找到公鑰。傳統方法中,找到解的過程是超多項式的,速度慢幾個數量級…多項式時間是潛在可行的,研究人員猜測,最終ECDSA 將被量子電腦破解,」Acheron Trading 的研究人員寫道。

同時,比特幣社群似乎不太可能從工作量證明(POW)機制轉向像權益證明(POS)這樣的替代共識機制。甚至密碼學家Adam Back 也表示,PoS 加密貨幣缺乏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和可驗證的高生產成本,強調了它們與比特幣的根本區別。

「作為硬通貨,不可篡改、去中心化,並且在生產上有可驗證的成本。該技術結構旨在使其經濟穩定,並且實際上很難修改。PoS 幣沒有這些特性,它們有首席執行官和數十個競爭對手。

這種對變革的抵制反映了比特幣社群對量子威脅的關注和應對重要性。儘管量子運算的威脅尚未完全實現,但積極的防範措施仍然是保護比特幣網路免受未來量子攻擊的關鍵。

不過,其他一些人,包括一些量子電腦的開發者在內,卻認為這種擔憂沒什麼必要。等到量子電腦變得可靠,強大到足以攻擊比特幣的時候,區塊鏈開發人員將已經修補了這些可被破解的漏洞。

原創文章,作者:PANews。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