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向左,OKX向右:阿里与腾讯生态布局的历史重演

本文约2283字,阅读全文需要约3分钟
历史的相似性在不同时代与不同行业产生映射。

原文作者:YettaS(X:@YettaSing)

作为跨时空的观察者,我在 Binance 与 OKX 的战略布局中,仿佛看到了当年Web2时代阿里与腾讯的影子。一个以高度主导推动规模化扩张,一个以开放连接不断延展生态疆域。尽管身处截然不同的行业与时代,但这些商业巨头们的战略轨迹却惊人相似。

一、BN:高度主导推动规模化

Binance 一直都以领导姿态出现在我们行业里。获得 Binance 投资就会被打上币安标签、根植于 BSC 被认为是币安自家项目、Launchpool 要给$BNB holder 分那么多 token、listing 项目做得不好不骂项目先骂币安。

币安,盖过一切,成为最大的品牌。

实际上上个周期,BSC 的生态崛起是一个更好的例证:Pancake 与 Venus 直接抓住了 ETH 上最大的热点全力推进,随后各个生态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复制粘贴,Stepn 在 Solana 火了第一时间迁移到 BSC 上接棒 Defi,整个 BSC 都在高度把控下实现了迅速的规模化。

二、OKX:开放连接延展生态疆域

而相反,OKX 在生态布局上显得更为开放与轻巧。布局 wallet 一方面吸引用户成为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利用 wallet 来连接各个生态,去年五月上线 Ordinal 后一路高歌猛进,极大推动了整个赛道的火热;今年又以最快的速度接入了 Ton,并在前段时间宣布 OKX Connect 作为目前 wallet 最高战略,帮助所有 EVM dapp 最快速度进入 Telegram 生态。OKX 不直接控制或复制任何一个项目,他们通过开源代码与开放 API 成为了行业的“隐形基建”,为项目与项目、项目与用户之间做充分连接。

三、阿里没有盟友,腾讯没有控制

这种强控制与开放式打法与当年我们讨论阿里与腾讯差异毫无二致,当年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阿里没有盟友,腾讯没有控制”。

以新零售为例,阿里的布局模式偏向中心化,通过对被投企业的深度控股来实现管理和运营上的全面掌控。例如,全资收购饿了么、控股银泰商业及大比例持股三江购物,均显示出阿里希望通过资本和技术双重力量,对新零售生态进行垂直整合。这种中心化的布局,反映的是阿里强烈的主导欲望,追求通过掌控管理权和话语权来保障新零售生态的整体协同。

腾讯的策略则显著不同,其核心在于去中心化,以连接者的角色构建一个开放的商业生态。通过小程序、支付、大数据、广告等多种入口,腾讯搭建了一整套新零售“工具箱”,帮助各类企业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化转型。腾讯对被投企业的持股比例通常较小,例如当年腾讯仅持有永辉超市 5% 的股权,而对京东的持股比例也不到 20% ,远低于阿里的控制式持股比例。

四、起家不同,路数不同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截然不同的布局思维与操作模式呢?

阿里以电商起家,”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贯穿始终的愿景,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技术和资源的整合来重塑行业规则。这种思维不可避免地让阿里在整个生态中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通过对 B 端商铺的深度改造,阿里希望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生态协同,最大化流量效应和资源利用率。可以说,阿里是一位“改造者”,它通过控制权来实现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重构与升级。

而腾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社交和流量生态,社交本身就是一种连接,提供足够好的工具其他交给用户。因此延伸到生态布局里,腾讯也同样是通过提供流量、支付、数据等工具让所有企业自己去实现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是通过“连接者”的优势巩固并扩展自身的流量与数据入口。

其实从组织上我们也能看出不同,当年张勇为了阿里在杭州住了十几年酒店,但腾讯为了张小龙把广州作为微信总部,从这个切面我们也能看出一丝各自的特点。

五、不同的行业,遇到历史的相似性

Binance 与阿里一样,它有围绕其核心业务来维系行业第一的使命。Binance 将 CEX 称为主站,它的一切都需要围绕 CEX 的主体逻辑来运行,$BNB 是这一切的载体,譬如今年 BNBchain 上的$BNB 也可以参与 Launchpool 就是一种导向。币安需要交易流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持续造福,找到场景(比如 BSC),通过孵化、投资、资源导入等方式培育项目并最终收获,“造梦工厂”是能最有效维系“流量+品牌”矩阵的模式,而造梦就一定意味着强控制。

OKX 没有行业第一的压力,它选择走一条更具科技+合规的道路。Star 在最新演讲中提到,OKX 的三条业务线是 CEX、Web3与 Simple。与 Binance 不同,OKX 并不强求Web3与 CEX 进行深度绑定,而是试图让Web3独立走出一条科技驱动的路径,这显然是为了实现最快最高效的生态捕获,而这其中 wallet 成为了 OKX 的关键工具,整个Web3生态捕获和连接的核心门户。

当然,战略的方向从来不是一眼就能预判到头的,没有人可以在第一天大手一挥从此走上光明道路,这个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内外压力与变数,要的就是快速往返与试错。

曾经腾讯跟 360 的 3 Q 大战强迫用户二选一被市场痛骂,最终以被政府介入而叫停;它也早期尝试过B2C电商拍拍,最终以卖给京东换来对京东 15% 的股权结束,当它社交网络与流量的护城河足够深,就会发现用流量来连接比自己什么都做更合适。这样的野心在 crypto 也一样存在,OKX 也曾经因为监管压力没有第一时间出海而丧失优势,OKexChain 也曾经期望做大内部生态在公链世界分一杯羹,Wallet 也希望自建 DEX 转化流量,但都无疾而终。很多时候不甘于自己的基因又不得不服从于自己的基因。

一种历史的相似性在不同时代与不同行业产生映射。

两种模式的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在应对不同外部环境时的选择。Binance 与阿里,皆以其核心业务的主导权为中心,依赖强控制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来推动生态发展,通过“全栈式”的方式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与规模化扩张。而 OKX 与腾讯,则选择了开放与连接为核心的战略,以技术工具和平台赋能生态,弱化直接控制的同时,将自身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促使项目与用户自由互动,从而实现快速的生态捕获。

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源于企业不同的产品基因与使命。一个强调掌控权与资源整合力,追求通过大规模垄断来保障行业地位;另一个强调去中心化与连接力,利用生态的自我生长来不断壮大。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间点,商业巨头们总能找到符合自身基因的最优路径。

原文链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Odaily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ODAILY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推荐阅读
星球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