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美金獎池背後:交易所為何爭相上演「玩命關頭」?

本文約956字,閱讀全文需要約2分鐘
在交易工具趨於同質化、產品功能日益接近的今天,如何以更多樣化、沉浸的方式啟動用戶,成為交易平台下一階段的核心命題。

原文來源:Cointelegraph 中文

百萬美金獎池背後:交易所為何爭相上演「玩命關頭」?

本週,Gate.io 正式開啟第七屆世界加密貨幣交易大賽(WCTC S 7) 。本屆賽事以F1為主題,致力於詮釋平台極速、精準、穩健的交易概念。根據 Gate.io 的最新數據,自 4 月 15 日開放報名的 48 小時內,參與用戶數量就已超 1 萬人,解鎖了 14 萬美元的獎金池。

自 2019 年首次舉辦以來,WCTC 迅速成長為加密產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交易賽之一。 2024 年,WCTC S 6 賽季吸引了全球逾 9 萬名參與者,創下歷史新高,爭奪高達 500 萬美元的獎金池。從首屆的僅 4000 餘名報名者,到超 9 萬名報名者,六屆賽事報名人數的倍速級增長凸顯了加密社區對兼具高額獎勵與協作精神平台的濃厚興趣。

百萬美金獎池背後:交易所為何爭相上演「玩命關頭」?

Gate.io 希望在 2025 年的 S 7 賽季中,進一步點燃全球交易熱情,承諾獎池高達 500 萬美元,外加天降紅包雨、跑車等獎勵。

百萬美金獎池背後:交易所為何爭相上演「玩命關頭」?

交易賽,平台成長的“加速器”

Gate.io 的 WCTC ,到 Bybit 的 WSOT,再到歐易(OKX)和 Bitget 不定期上線的各類合約競賽,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交易賽熱潮」正在升溫。

從表面上看,交易賽是一場「比拼技術」的較量。實質上,它是平台提升活躍度和交易量的催化劑。有別於日常自然成長,交易賽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推高用戶交易頻次,尤其是合約交易和高槓桿產品,成為短週期內「拉盤」用戶活躍度的利器。

社群營運的天然引爆點

部分平台在交易賽期間推出團隊戰、積分戰等機制,鼓勵用戶組隊參賽、互相邀請、擴大傳播範圍。這也使得交易賽本身俱備了強烈的社交傳播屬性,成為使用者成長的槓桿。

除了交易行為本身,交易賽也常伴隨強烈營運投入。無論是 Telegram 群、KOL 拉隊、戰隊 PK…各種社群傳播手段悉數登場。對平台而言,交易賽是集中建構「社群歸屬感」的機會,也是一場品牌聲音量的集中爆發。

從短期拉新,到長期品牌資產

隨著加密產業逐步從草莽走向成熟,交易賽的定位也正在改變。從最初單純追求流量與交易量的營運活動,逐漸演變為平台品牌策略的一部分。無論是 Gate.io 的 WCTC,或是 Bybit 的 WSOT,都已連續舉辦多年,也逐步打造出自己的 IP 特色,不再只是「打一場比賽」而已。

交易賽背後,是平台生態的競爭

交易賽是在爭奪交易量,實際上是交易所之間對用戶注意力、品牌忠誠度和生態建設的全面比拼。在交易工具趨於同質化、產品功能日益接近的今天,如何以更多樣化、沉浸的方式啟動用戶,成為交易平台下一階段的核心命題。

而交易賽,正在成為這場博弈中最具看點的方式。

相關推薦: Gate.io 中文更名為「大門」 — 當交易所「捲」起中文名,Web3在爭什麼?

原文連結

原創文章,作者:Cointelegraph中文。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