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解放日」还是「清算日」?
宏观资产全面暴跌,Nasdaq 指数已经自高点回落近 25% ,美股大跌 4% ,中港股市今早更是重挫 9% ,市场正呈现现代版「黑色星期一」的迹象。最近这波抛售的导火线来自中国对美国的报复性措施(如稀土出口限制),但并未同时推出国内刺激措施来对冲影响。中国宣布自 4 月 10 日起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 34% 关税,并将 11 家美企纳入「不可靠实体名单」,还有其他针对性的反制举措。
现在的局势是否正演变为一场「比谁能承受更多痛苦而不先低头」的竞赛?是否各方都已押注过深、无法轻易退场?
美股正朝著史上最大的市值损失迈进,过去几天内已蒸发超过 5 万亿美元,自总统就职日以来损失已超过 10 万亿美元。这场动荡几乎无处可藏,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升温,美元兑人民币(USDCNH)急剧上升;日本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 20 个基点,创下历史性反弹;美债市场定价则已开始反映今年底前将有 4.5 次降息(尽管 Powell 主席反驳市场预期);而市场定价也同样预期欧洲央行将连续降息。
投资者反应也如预期,纷纷抛售手中的多头部位。华尔街报告指出,对冲基金的持仓出现史上最激进的卖压与去风险行为。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单是上周五,美国散户就净卖出超过 15 亿美元的股票部位。从市场情绪的角度来看,我们或许正从否认与愤怒的阶段过渡到接受现实的阶段。
资金压力也开始蔓延,花旗的「关键利率」指标(Keyrate)已接近突破 SVB 危机前的高点,信用利差开始扩大,日本与欧洲银行股上周五单日重挫超过 10% 。
那么在这波抛售中该关注什么呢?我们的基本立场是,这届政府是史上协调性最高的行政团队之一,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表态要「重设」全球化格局。我们认为,华尔街一直不愿意去真正面对和理解 Trump 政府的决心(就像当年错估美联储加息幅度),如今他们终于开始接受这个新双边关系的新时代。
“总统先生,我的哲学是,所有外国人都想占我们便宜,所以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抢在他们之前占他们便宜。”
-- John Connally,Nixon 政府时任财政部长, 1971 年。引言来源:Yanis Varoufakis。
年轻一点的币圈读者可能会以为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如此「不讲道理」,试图出手干预全球秩序,为自身谋求优势,但事实远非如此。历史一再证明,美国会不惜扰乱传统盟友以扩大其霸权地位,或为了长远的经济实力承受短期的财政痛苦。
“让全球经济有序地解体,是 1980 年代的一个正当目标。”
-- Paul Volcker, 1982 年 'Volcker Shock' 期间美联储主席,当时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经济衰退。引言来源:Yanis Varoufakis。
还记得当年美联储如何激进加息,将全球拖入衰退,间接导致日本在 90 年代陷入「失落的十年」吗?;又或者记得 Trump 早在 80 年代末出版《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时,就对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表达过强烈不满吗?
"我们是一个债务国,未来这几年肯定会发生些什么,因为你不可能一直持续亏损两千亿美元(当时美国的贸易赤字)。"
1988 年 4 月,唐纳德·特朗普在奥普拉·温弗瑞秀上表示。
我们坚信,Trump 政府对这次重置非常认真,所谓的「Trump 看跌期权」从来不是针对股市,而是放在美债市场。首要任务是通过经济放缓与 DOGE 支出消减压低长天期收益率,以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再融资负担。在美联储尚未明确转鸽的情况下,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已下滑超过 80 个基点。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按剧本进行。
随著美国融资状况得到控制,政府现在可以采取更激进的地缘政治操作,削弱美元并争取时间,以启动一场将部分制造业重新迁回美国本土的漫长过程。
现阶段该计划处于所谓的「震慑」阶段,重点根本不是实际的贸易赤字规模,而是 Trump 通过关税手段迫使各国一个个重返谈判桌,我们已经看到越南、韩国与日本在寻求与 Trump 政府达成新的双边贸易安排,而 Trump 也对自己在一对一谈判中取得结构性优势的能力信心十足。
这从来就不是关于贸易逆差的问题。大家都明白,美国不可能在明天(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完成产业回流,但这一切的真正核心,是要在全球新秩序下重新争取更有利的条款。
与此同时,对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冲击,将迫使这些国家的央行出手进行本币贬值或实施宽松政策,以支持本国经济,从而缓解美国进口物价的通胀压力。作为撤销关税的条件,我们预期美方可能会要求重要的关键零组件必须在美国制造、盟国需加购美方军备出口、或是增加对长天期美债的配置,以此作为谈判的交换筹码。
而对于那些不友善的贸易伙伴,这些关税能为美国国库创造额外收入,进一步提供美方更大的财政弹性来延续其强硬的谈判立场。
当然,这一切并非毫无风险。现任政府实际上是在押注,他们能够在融资成本下降的情况下使美元贬值,与经济放缓及可控的停滞性通胀达成某种平衡,而不至于丧失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经济阵痛在所难免,但这是一场以 18 至 24 个月为时间视角,期望能带来美国结构性优势的赌局。而贸易伙伴无法预料的报复行动,也将对这一战略框架构成额外风险。
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市场来说极具挑战。
考量到上述风险组合,美联储不太可能进行激进的降息或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除非这些政策能与行政部门的战略性举措和时机保持一致,而这种政策相互依赖正是我们身处的现实环境。因此,种种迹象皆显示宏观市场目前已进入「熊市」模式,逢高抛售,投资者将被迫接受这个全新的格局与政策导向下的长期布局。这与其他国家主张短期吃苦以换取长期利益的策略其实如出一辙,我们面前的道路,注定不会轻松。
那加密货币呢?短暂的一刻,BTC 似乎与全球市场的抛售潮脱钩,上周五在全球股市大跌的情况下,BTC 还能守住 81 k 美元的关键水平,但这种「脱钩」也就仅止于此了。
加密货币价格最终还是「补跌」回到了股市的走势节奏。BTC 跌破 80 k 美元支撑位,全周下跌约 9% ,收在 75 k 美元,而 ETH 更是崩跌了 18% 。周日市场流动性低迷时引发一波清算潮,关于 BTC「价值储存」叙事的任何希望都得暂时搁置。
从长线角度看,技术图形或许显示 BTC 相对于全球股市已经产生突破,甚至有追上现货黄金表现的空间,但市场目前缺乏明显的催化剂,风险管理(也就是价格继续下跌)可能将继续主导市场,直到全球市场停止崩跌,只是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时候。
目前各国领导人的谈判立场已走得太远,几乎没有任何可能的缓和空间,因此市场只得在不确定性与痛苦中自力求生,这也意味著市场很可能还会持续干扰和动摇投资者信心一段时间。
如果事情继续走向失控,各国领导人持续升高贸易冲突,导致资产价格成为无辜的陪葬品,那该怎么办?如果情况变得更糟,市场上还有谁能拿出足够的流动性来救场?有趣的是,传奇似乎还没退场呢…
这周看起来会非常难熬,祝各位读者操作顺利,保重资本,撑过波动!
您可免费使用 SignalPlus 交易风向标功能t.signalplus.com/news,通过 AI 整合市场信息,市场情绪一目了然。
如果想即时收到我们的更新,欢迎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SignalPlusCN,或者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添加小助手微信,请删除英文和数字中间的空格:SignalPlus 123)、Telegram 群以及 Discord 社群,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互动。
SignalPlus Official Website:https://www.signal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