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SVM军备竞赛:透视Solayer、SOON、Sonic SVM的优等生之争

avatar
JiaYi
1天前
本文约334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5分钟
Solana的2025顶级叙事,全方位解读Solayer、SOON、Sonic SVM。

如果以太坊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达到 1 万 TPS 或更高,Crypto 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作为 2025 年最被寄予厚望的 Solana 生态新一轮叙事「种子选手」,Solana 虚拟机(SVM)似乎正通过三位破局者——Sonic、SOON、Solayer,将这个假设逐步照进现实。

尤其是在 2025 年 Solana 新叙事亟需接棒的大背景下,SVM 生态的这三位头部玩家,正以差异化的技术路径,试图解答「高并发、低延迟、跨链兼容」的行业终极命题,本文也将从底层架构、生态策略与市场卡位三大维度,拆解这场 SVM 军备竞赛的深层逻辑。

为什么 SVM 在 2025 年很重要?

 「我是以太坊杀手,打钱」,伴随着 2018 年 - 2020 年新公链们轻松圈地、融资、炒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近些年来已鲜少有人提及「以太坊杀手」叙事。

说白了,单纯复制 EVM 架构+TPS 数字的游戏已无法满足 Web3 进化需求——据 Electric Capital 开发者报告显示, 2024 年新增开发者最快的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中,EigenLayer、Aptos、Solana 位列前三,增长达到 167% 、 96% 与 83% 。

而以开发者份额计,以太坊仍是每个大陆上的第一大生态系统,但排名第二的 Solana 则是新开发者的首选生态系统,这也是自 2016 年以来,第一个吸引了比以太坊更多新开发者的生态系统。

拆解SVM军备竞赛:透视Solayer、SOON、Sonic SVM的优等生之争

这种转变折射出行业认知的深刻变革:区块链战争已从「叙事之争」转向「执行环境革命」,尤其是 Solana Virtual Machine(SVM)在相继完成架构升级与新开发者涌入后,本质不是要取代某个公链,而是有望重构整个智能合约执行层的技术范式。

那 SVM 究竟是什么?它的全称是 Solana Virtual Machine,是处理 Solana 网络上的交易、智能合约和程序的执行环境,专为解决特定的 扩容和用户体验难题而设计。

众所周知,传统的 EVM(以太坊虚拟机)在兼容性上做得不错,但在高频应用场景下,如游戏、DeFi、社交网络等,性能往往跟不上,SVM 则以 Solana 的核心性能 为基底,提供了极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 Gas 费。

最关键的 SVM 支持并行处理交易,不像 EVM 那样非要一个个排队来处理(就像购物高峰期只有一个收银员),好处就是多交易同时跑,高需求时期照样快,手续费还低。

当 Solana 生态孕育 SVM,Sui、Aptos 构建 MoveVM,Crypto 生态的技术演进呈现出清晰的战略路线图:下一代区块链战争的核心战场,正在从共识层转向执行环境创新。

SVM 本身就是 Solana 影响力的再延伸——SVM 做得越好,Solana 的影响力就越大。

SVM 三杰的技术路径与生态野望

SOON:SVM 的 Movement

客观对比的话,SOON 的定位更像是「SVM 中的 Movement」,也即在建设上优先贴近社区,同时一个比较不太一样的点,则在于通过共建者轮次和社区公平启动模式完成融资。

所以如果说 Movement 把 Move 带到了以太坊,那么 SOON 就是更进一步,能把 SVM 带到所有 L1 上面:且与想象中的「Solana L2」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它不依赖 Solana 主网,而是通过 SOON Stack 提供灵活的扩展能力,使 SVM 可以部署在其他主流 Layer 1 上。

这种设计让任何公链生态的 L2 都能享受到 SVM 的优势,包括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 Gas 费用,因此 SOON 和其他 SVM 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执行环境,这就需要更高性能的 Rollup 和技术栈来辅助。

毕竟泛 EVM 生态的多链繁荣逼得开发者要重复造轮子(一个项目多链部署),结果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用户心累,而 SOON 算是用统一环境集中了资源,实际上大大优化了开发者的体验。

再说费用问题,以太坊的「全球收费模式」真的不贴心——一场热门 NFT 拍卖能把你普通交易的成本都推高,相比之下 SOON 的本地化费用市场就很妙:该花多少花多少,互不干扰。

拆解SVM军备竞赛:透视Solayer、SOON、Sonic SVM的优等生之争

同时 SOON 私募轮也吸引了一众知名项目的联创(Solana、Celestia 等),并将 51% 的代币分配给了 NFT 购买人,也在第一时间对社区的意见作出反馈,这一点也和 Movement 的思路不谋而合——重视社区并且愿意倾听社区的声音,最终共同推动项目成功,享受其带来的积极效应。

从实际项目进度来看,SOON 开发进展也是 SVM 三杰中最快的,某种程度上讲 SOON 不只是「卷王」,它的设计其实在解决 EVM 和 Solana 各自的「老毛病」。如果你是市场运营者,不妨从它的社区化和资源集中方式中学点套路——用户体验和效率双赢不是梦~

Solayer:要 TVL 我有,要效率我也有

过去一年,Solayer 的叙事切换堪称教科书级别:从「再质押协议」到「RWA 稳定币」,再到「硬件加速 SVM」,每一次都精准踩中市场热点。

我之前一直说,团队的认知和执行力最后加上运气最后就是项目的天花版,创始人 Rachel(前 Sushiswap 核心开发)与 Jason (MPCVault 创始人)兼具产品与技术嗅觉,收购 Fuzzland 强化链安全就可见一斑——叙事切换快、融资强、执行力拉满。

我最早听说 Solayer 是一年多以前,那时 EigenLayer 大火,而 Solayer 横空出世,专注于 Solana 上的质押方向,对标成为「Solana 版的 EigenLayer」。

也正因如此,Solayer 起步于 SOL 的 Staking 生态,尤其是基于 Solana 的质押数据和基础设施打下了坚实的初期基础,然而,最近的最新动态显示,Solayer 不再仅局限于质押,而是开始涉足 SVM 技术赛道。

拆解SVM军备竞赛:透视Solayer、SOON、Sonic SVM的优等生之争

那一个以质押起家的项目,进入 SVM 技术领域后,其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其实有一个关键节点不容忽视,就是 Solayer 收购技术公司 FuzzLand 并一起创建了 Solayer InfiniSVM,也正是以此为契机和抓手,Solayer 才开启了全新的叙事谋篇布局,且剑指第一个实现硬件加速拓展方案的公链,最终真正实现高速公链:

 Solayer 的 2025 年路线图提出「Infiniband RDMA 技术」,目标百万 TPS+ 100 Gbps,其硬件加速宣称其通过将区块链的关键操作卸载到专门的硬件组件上,而硬件组件负责从交易排序、调度到存储等各种操作,这样可以实现 1 毫秒的交易确认,倘若技术方案可以落地,确实有望实现成大倍数碾压 Monad 的存在。

简单理解的话,在 Solayer Chain 中,每一笔交易都遵循着一套工作流程,交易首先会进入由数十万至数百万节点组成的可扩展入口集群,这些节点会基于对未来状态的概率预测对交易进行清洗和预执行。

随后,所有执行快照会被发送至一个由英特尔 Tofino 交换机和额外 FPGA 构建的排序器,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交易在预执行阶段就已经被确认为有效,因此无需在排序器上再次执行。

听不懂?没关系,现在有个简单的例子方便你理解:

  • 想象你在一个机场排队过安检,每个人的行李都会被机器扫描(对应交易的清洗和预执行阶段)。大部分行李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可以直接放行;

  • 但如果机器发现某个行李有疑似问题(冲突交易),会被送到一个更高级的检查站进行详细检查(排序器和重新执行),这个检查站配备了顶级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英特尔 Tofino 交换机和 FPGA),确保行李的检查既高效又公平;

  • 在这个机场里,简单的行李检查每秒可以处理 160 亿件(简单交易的 TPS);即使遇到问题的行李也能每秒处理 89 万件(冲突交易的 TPS);

  • 换句话说,机场(solayer 的 SVM)可以在一秒钟内同时处理数十亿乘客的常规行李检查,以及数百万个问题行李的复杂检查,既保证了效率,又照顾到特殊情况;

与上文提到的 SOON 一样,Solayer 同样也获得了 Solana 和大机构的认可,两轮融资既有 Solana 联合创始人 toly 投资,也吸引了包括 Binance Labs(现 YZi Labs)和 Polychain 在内的顶级机构支持。

Sonic SVM:链游基建的「破圈引擎」

Sonic SVM 则是 SVM 赛道里面最早 TGE 的项目,目前已经上线了除了币安以外大多数主流交易所的现货。

与上文提到的 SVM 项目不同,Sonic SVM 的聚焦点放到了游戏身上——创新设计主要针对游戏场景中的高并发和瞬时交易需求。

其中 Sonic SVM 整个技术搭建在 HyperGrid 框架上,HyperGrid 也是 Solana 的首个并发扩展框架,设计初衷是实现高度定制化和可扩展性,同时保持与 Solana 的原生可组合性。

因为 HyperGrid 支持开发者在 EVM 环境中编写应用,但最终在 Solana 上执行,结算层依旧是 Solana,所以能更加方便开发者用现有熟悉的编程语言来写项目,减少了上手了解新公链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Sonic SVM 是 HyperGrid 框架里的首个 Grid 实例——是不是很像 Virtuals 和 Luna 的关系?

此外,Sonic 的 Guardian Nodes 系统专注于链上用户行为的验证,通过这一机制有效防止机器人攻击和恶意行为,为游戏玩家提供更安全的交互环境,节点的运行还为网络性能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拆解SVM军备竞赛:透视Solayer、SOON、Sonic SVM的优等生之争

Sonic 的另一个关键亮点在于其 TikTok Mini App——SonicX,借助 TikTok 的庞大用户基数,SonicX 通过简单的登录方式,为用户生成一个与 TikTok 账号绑定的钱包,从而实现了无缝的账户抽象。

这种设计极大降低了 Web3 的入门门槛,使得普通用户无需了解私钥和链上操作,就能参与链游的各类活动(八卦一下,TikTok 目前面临欧美地区的政策风险,流量前景始终蒙着一层阴影,所以这种拉新渠道是否可以长久 Work 下去是个挑战)。

总的来看,SVM 赛道的三大项目各有特色:

  • Sonic SVM:通过 TikTok 导流和链上无缝交互模式,把重心放在了链游体验上;

  • Solayer:把目标专注于更高性能的效率提升,将原本的再质押和流动性优化结合起来拓展生态圈;

  • SOON:主打一个从社区出发,学习 Movement 的思路将 SVM 扩展到整个区块链世界;

结语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每一次成功的发币背后,往往都透露出一条重要线索:市场需要的基础设施正在被重新定义!

从 DeFi 到链游,再到社交应用,用户对「快速、低成本、高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 EVM 的瓶颈逐渐显现,正是因为这些限制,SVM 的创新才显得尤为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JiaYi。转载/内容合作/寻求报道请联系 report@odaily.email;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推荐阅读
星球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