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ima IV是我希望玩家像他們個人一樣(而不是像另一個自我)那樣回應我所說的道德困境和倫理挑戰的第一款遊戲。在研究美德和倫理時……為了尋找倫理寓言或道德哲學,我在很多印度教文本中遇到了“阿凡達”這個詞的概念。在那種情況下,化身是神降世時的物理表現。這太完美了,因為我真的想在我虛構的領域內測試你的精神。”
——理查德·加里奧特
大多數哲學傳統和宗教,可以被認為是人類的基本道德要求。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模擬人生》,扮演一個虛擬的你,遊戲世界裡的你想幹啥都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01.人權困境
自聯合國批准《世界人權宣言》以來的73年時間裡,世界一直無法就“究竟應該賦予人類哪些權利達成一致”。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盜夢空間》,在虛擬夢境中世界顛倒,無法控制自己
在元宇宙中,正如扎克伯格所設想的那樣,如果沒有完全由公司控制的程序的許可,你甚至不能撓你的虛擬鼻子。虛擬世界沒有標準,它們中的每一個都被製作成一套只有所有者知道的技術。
移動虛擬肢體和用虛擬眼睛觀看相當於在虛擬世界中自由移動,進入任何類型的元宇宙世界的人都沒有任何自主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由Meta等公司的數字控制機構自行決定,這些公司保留拒絕任何人行動自由的權利。
考慮到元宇宙尚不存在,擔心這種情況似乎很愚蠢。目前,這是紮克伯格的想像,並且一些批評者有理由相信這一切都將無法實現。
然而,參與未來元宇宙的渴望——如今每一份新聞稿都設想了驚人的經濟機會——表明許多社交活動可能會全部或部分地被吸入虛擬世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人們要么參與其中,要么被剝奪權利。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你可以在元宇宙中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只是你無法控制
這就有點像睡覺時做夢,夢到跌入黑暗的深淵,像掙卻無能為力。在元宇宙中,如果您的整個存在以及您認為的身份都可以被一家公司取消。
人們並不真正存在於社交媒體中,他們也不會存在於元宇宙中。他們的身份是數據庫的虛構,人們將東西輸入到Web表單中,他們會錯覺自己擁有身份。由於沒有控制和自主權,他們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身份,他們只是數據庫所有者的“棋子”。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02.鏡面世界
元宇宙不僅僅是尼爾·斯蒂芬森科幻小說中的一個術語,今天正在構建“真實的虛擬世界”。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元宇宙就像鏡面世界,你的化身在和你握手
那麼當世界變成廣告牌,機器人擁有空間推理能力,虛擬助手擁有與消費者的關係時會發生什麼?
今天,元宇宙世界是一個共享的虛擬空間,在那里人們由數字化身(想想Ready Player One)來代表,虛擬世界根據其中社會的決定和行動不斷發展和演變。
最終終,人們將能夠在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的幫助下完全虛擬地(即使用虛擬現實)進入虛擬世界,或在他們的物理空間中與其中的一部分進行交互。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虛擬冰山,元宇宙就像空間互聯網
營銷和傳播專業人士需要關注元宇宙,因為它是在線互動的下一個前沿。就像社交媒體徹底改變了在線營銷領域一樣,元宇宙也將如此。雖然我們目前沒有一個共享的元宇宙,但有一些公司正在致力於創建它。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03.技術本身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O2與廣大的音樂廣場
市場經濟遵循同樣的邏輯:只要尊重法律,沒有消費者在此過程中受到人身傷害,一個人的盈利之路與他人無關。
隨著數字技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考慮創新的不太明顯的長期影響,這在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技術生態系統中得到了認可。
Meta公司在沉浸式技術生態系統中越來越多的存在讓許多人感到震驚。隨著這家備受爭議的科技巨頭通過硬件和平台的突破,穩步鋪平通往大眾市場主導地位的道路,一個不安的懷疑蔓延開來:我們的沉浸式未來是否掌握在手中?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超越宇宙”,人們通過數字化身進行互動
超越人類條件的想法與人類本身一樣古老,但這裡有一個轉折點:虛擬世界實現的“逃脫”是前所未有的強大。僅憑正確的視覺和聽覺刺激,我們的大腦就可能會被欺騙去體驗真實的東西,儘管我們知道它不是。
除了與遊戲相關的常見道德挑戰(暴力、成癮、身體疏忽等),我們正在處理一項突破性的技術,通過模糊媒體和用戶之間的界限,使後者認同他/她的虛擬生活在深刻的層面上。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元宇宙與時尚結合,帶來了品牌設計新的靈感
一旦大規模採用,虛擬現實將推動一個更大的趨勢:數字技術重新定義人類的意義。
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終極夢想如願以償的未來:元宇宙將釋放我們的創造力,減少不平等,讓我們最終體驗在線“真實”社交互動的快感。
與此同時,很難忽視反烏托邦的場景,在這種場景中,虛擬中介的存在使用戶對他人的感受變得麻木和/或引誘他們完全放棄物理世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04.重新連接人類認知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Mind Labyrinth VR Dreams的最後3天
到目前為止,製作沉浸式未來的(幾乎無限)權力已委託給私人參與者,這裡有幾個原因。
首先,涉及到金錢。正如Kent Bye在2019年的《XR宣言》所解釋的那樣,科技公司對其股東的信託義務往往與其各自對用戶的義務相衝突。
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來看,當出售的體驗能夠重新連接人類認知並且交易的關鍵商品是用戶的私密數據時,這種企業範式變得尤其值得懷疑。
據矽谷“告密者”如特里斯坦·哈里斯稱,最近Social Dilemma紀錄片中,社交平台一直有目的地採用操縱性的設計選擇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參與度,通常以損害心理健康和加劇社會兩極分化為代價。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玩家一號》,在虛擬遊戲中奔跑
Meta要求Oculus Quest 2的帳戶關聯登錄這一事實證明這種新數據對於依賴廣告的科技公司來說是一座真正的金礦,對用戶來說也是一個同樣大的隱私威脅。
事實上,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從斯坦福大學的虛擬人機交互實驗室,那種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收集的數據可能是比以前認為的匿名化更加困難。
顯然,如果我們要負責任地在元宇宙中進行創新,那麼“監視資本主義”固有的商業模式和隱私框架至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戰。
除了質疑以增長為導向的商業心態的道德操守之外,我們可能還想檢查推動製造科技產品的人的其他價值觀。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母親在VR中遇見她死去的孩子的娛樂
在自我強化的社會泡沫中遠離人道主義學說,技術革命者如此被超越競爭對手和不惜一切代價提供創新所驅動,他們最終忽略了為了整個社會而需要考慮的一些基本因素。
然而,這種道德短視可以通過適當的企業文化來彌補。今天,大多數技術員工根本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和指導來圍繞道德挑戰進行有意義的審議。
例如,他們可以從更多地接觸局外人而受益,尤其是來自學術界和其他在處理生存困境方面經驗豐富的行業。
▼元宇宙,最新的生活方式
圖片描述
▼元宇宙,最新的生活方式
弄清楚如何以一種在財務和道德上都有意義的方式使大數據民主化同樣複雜,但挑戰不應該讓我們氣餒。
道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地了解世界的機會,開始提出正確的問題,並共同開發思考道德的新框架。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擺脫個人主義的思維方式,並記住集體智慧,這一直是我們正在做的正確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