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禁止中國企業使用API,微軟Azure OpenAI會是下一個合規選擇?

本文約1957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OpenAI「斷供」引發中國企業生存危機。

6 月25 日,OpenAI 向API(應用程式介面)用戶推送官方郵件,告知自7 月9 日起,將阻止來自未列入支援國家和地區名單的區域的API 流量,如要繼續使用OpenAI 的服務,需要在受支援的區域進行訪問。

OpenAI禁止中國企業使用API,微軟Azure OpenAI會是下一個合規選擇?

一時間眾議紛紜,媒體更以「斷供」描述 OpenAI 的此舉。有人認為,是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政策;有人認為,是為了防止國內大模型的套殼和取得語料。事實上,OpenAI 從未向國內市場開放服務,「斷供」言過其實,更準確地說是加強了封禁的措施。也因此,我國所有呼叫 API 介面的企業,本質上都處於不合規的狀態,既不符合 OpenAI 的政策,也不符合國內的法律。那麼,這些企業下一步該走向何方?

順勢遷移

2023 年 7 月,中國網信辦聯合相關部門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是全球針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首部專門立法。根據辦法,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提供者要使用具有合法來源的資料和基礎模型;而 OpenAI 並未根據國內監管要求進行演算法備案、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備案等。同時,根據 OpenAI 的政策,不向中國用戶提供 GPT 服務。

在「雙重違法」之下,使用 OpenAI API 介面的「套殼」應用程式處於隨時被禁止營運的狀態,這對一個長期專案不是件好事情。國內監管之所以仍保持一定“寬容”,是因為行業畢竟在初期發展階段,執法強度也有個由鬆到緊的過程。此次 OpenAI 方的封禁,可以倒逼國內專案邁向合規發展的道路。

現況之下,選擇國內 AI 模型進行遷移,成為所有套用 Open API 介面的應用所需考慮的關鍵解決方案之一。同時,國產大模型也不失時機地爭相推出「搬家」方案。

OpenAI禁止中國企業使用API,微軟Azure OpenAI會是下一個合規選擇?

透過遷移,原有應用的功能可以維持穩定,應用及背後公司也可以避免因失去 OpenAI API 而產生違約問題。在考察性價比之餘,應用可優先考慮已經透過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備案的大模型,避免新的合規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4 年 3 月,我國共有 117 個大模型已經在網信辦備案。

OpenAI禁止中國企業使用API,微軟Azure OpenAI會是下一個合規選擇?

不過,自從 OpenAI 發佈公告後,部分文章提出:使用 OpenAI API 的應用程式可以移轉到 Azure OpenAI。給出理由是,微軟已經和 OpenAI 合作,且未禁止中國用戶使用。那麼,這些應用是否可以採納該建議,且合規性如何?

Azure OpenAI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 Azure OpenAI。OpenAI禁止中國企業使用API,微軟Azure OpenAI會是下一個合規選擇? Azure OpenAI 是微軟提供的服務,可實現對OpenAI 大語言模型的REST API 訪問,這些模型包括 GPT-4、GPT-4 Turbo with Vision、GPT-3.5-Turbo 和嵌入模型系列。 Azure OpenAI 服務完全由微軟控制;微軟在 Azure 環境中託管 OpenAI 模型,該服務不會與 OpenAI 營運的任何服務(例如 ChatGPT 或 OpenAI API)互動。而且,微軟也在 OpenAI「斷供」 事件後加入了這場遷移搶客饗宴。OpenAI禁止中國企業使用API,微軟Azure OpenAI會是下一個合規選擇? 和 OpenAI 不同,Azure OpenAI 並沒有限制中國用戶使用,這一點不管是在官方宣傳還是工作人員口頭回應都得到確認。不過矛盾的是,在一份官方產品可用服務區域文件中,似乎註明在中國不可用。OpenAI禁止中國企業使用API,微軟Azure OpenAI會是下一個合規選擇? 那麼,我國使用 OpenAI API 介面做 AI 專案的企業,如果選擇將自己的專案遷移至 Azure OpenAI,在合規方面可以高枕無憂嗎?

合規存疑

作為一項全球服務,微軟有完整的數據合規政策。如承諾資料不對 OpenAI 開放,不會用於改進 OpenAI 或微軟的產品、服務,隨時可以刪除,防止有害內容生成,遵守歐盟 GDPR 和 ISO 27001、ISO 27002 和 ISO 27018 的要求。然而,根據曼昆律師了解到的信息,Azure OpenAI 的合規政策並沒有專門針對中國法律進行適配。因此,在以下方面,使用 Azure OpenAI 的合規性仍有疑慮。

疑點 1 :數據出境

Azure 的中國服務由國內世紀互聯公司經營,資料中心在中國境內。但 Azure OpenAI 屬於全球服務,資料中心在中國境外。當國內關鍵資訊基礎設施業者或其他資料處理者傳輸敏感個人資訊、個人資訊、重要資料超過一定標準,需要向國家網信部門申報資料出境安全評估、透過個人資訊保護認證。這對國內用戶來說是很大的合規成本,而且由於 Azure OpenAI 本身亦未查詢到經過國內評估認證,難以保證可以順利通過。

疑點 2 :未完成備案

根據《網路資訊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網路資訊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凡是提供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應當進行安全評估,並履行演算法及模型備案手續。經檢索,Azure OpenAI 並未完成演算法和大模型備案。那麼對於想面對境內民眾提供服務的使用者來說,很難證明是使用了合法來源的基礎模型,以及滿足其他監管要求。

總結:對於想應用於內部研發、營運使用,未面向公眾,不涉及個人資訊、重要資料的企業,Azure OpenAI 是可選項;除此之外,則要慎重評估使用 Azure OpenAI 的合規風險。由於未能掌握完整信息,本人根據公開信息,試著對 Azure OpenAI 的合規性進行分析,如有事實出入,請微軟聯繫更正。

最差方案

有業內人士提出,可以透過使用海外伺服器或建立反向代理來繞過限制。這個方案是透過技術手段反封鎖,但無法解決任何合規問題。相反,這樣做會增加資料安全和隱私的風險。在營運方面,國內蘋果和安卓的應用市場可以下架這類應用;應用服務的穩定性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小結

在 OpenAI 限制中國使用 API 的背景下,國內現存 AI 企業考慮資料遷移至 Azure OpenAI 或其他國際服務時,必須仔細評估合規風險。同時,面對新技術帶來的法律挑戰,企業或許應該積極探索本土化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尋求“平替”,在不斷變化的技術環境中實現合規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