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擼毛起步,再到MEME 賽道,一路獲擊多個單一項目獲利超千萬
風神說,想要成功,就要持續勤奮的做正 ev 的事
擼空投裡最懂交易的,交易裡最懂擼空投的全能型選手@ 0x0xfeng告訴你如何一邊交易一邊擼毛?
這是#OKX的朋友們系列對話,訪問人@mia_okx ,歡迎關注~
如何賺到第一個1000 萬?
我曾在電商公司擔任市場營運 VP, 21 年的一次偶然機會,接觸了加密貨幣領域的「打新」業務。然後毅然辭去電商公司的工作,專注於加密貨幣打新。當時比特幣和區塊鏈的熱度逐漸升溫,我透過複盤過往項目,計算成本與收益,發現其中利潤可觀,認為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
第一個 1000 萬是透過 Coinlist 打新賺到的。打新的工作室並不大,起初只是在客廳裡面擺了一張桌子,請了兩個大學生來工作,然後就這樣做起來了。初始投入包括兩台電腦,總投入約1 萬多;僱用兩名應屆大學生,月薪約4000 /人等等。透過這些投入,每個帳戶可打500 刀,單一項目可投入1 - 2 萬U。
當時的打新雖然中簽率只有 3% -5% ,但是當時的這些 IDO 項目很少有虧錢的。 MX 當初打了兩萬五千多刀,賺了七八十萬刀,然後又買了 People 就達成了一千萬。在經歷 Luna 和 FTX 暴雷之後,也是有兩年多的回撤,然後回到了當年的高峰。
如何從空投賽道順利轉型到 MEME 賽道
其實很多擼毛的人是不炒幣的。 P 小將的群組裡面可能一天 100 個 CA,一會兒不看消息就 999 ,而擼毛群裡一天可能就幾十句話,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悶頭去做項目,所以這是兩類不同的人。而我能夠從擼毛到 MEME 快速轉換是因為我身邊有朋友在玩,同時自身也很喜歡玩 MEME。個人感覺玩 MEME 是要有正向回饋的,否則會陷入焦慮和自我內捲之中,反而無法持續太久。 MEME 有一個不可能三角-容量、倍數和確定性。
1. 容量就是能夠給你大部位上車的
2. 倍數就是能夠有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收益的
3. 確定性顧名思義就是上了一定能賺錢的
但目前這種 MEMEE 只在$TRUMP 上看到了,它既有容量(官方加了幾千萬刀的池子),又有倍數(從一開始大倉位上車能爽吃好幾倍甚至十幾倍),還有確定性(特朗普自己發的 MEME)
MEME 掘金之路
我偏向玩二段或容量大一點的幣種。 P 小將基本上是 6-8 小時在睡覺,其餘時間全部都在鏈上,基本上還需要去倒時差。這樣首先很傷身體,我扛不住。其次我們所看到的百倍收益都是要非常早期進場的,而且內盤是非常難塞進去的。那些速通的莊盤通常會自己把內盤打滿,散戶很少有機會能塞進去,所以個人來說玩二段比較多。一般像幾十 Million 或上百 Million 的盤子,只要敘事能看懂,然後自己大致判斷市場的估值,很容易吃個 50% 或翻倍。交易所的幣想翻倍是很難的,而在 MEME 市場上吃個翻倍或幾倍相較於交易所來說是比較簡單的。
最早是$BOME 和$SLERF 讓我賺得比較多,然後像日本貓也賺了不少。 $SLERF 是 1 小時 120 萬刀,日本貓一晚大概 100 萬刀的樣子,目前是這兩個賺得比較多。二段的話$ChillGuy 賺得也不少。當時$CHILLGUY 大倉位抄底,一波大反彈上了大交易所的合約就賣掉。 $TRUMP 大概均價在 14 刀買了 60 萬刀。然後$MELANIA 買了大概不到 2 百萬,但賺了幾十萬就跑了。
如何判斷 MEME 敘事?
看 IP 的熱度和專案方的營運能力。像這種情緒盤,如果你感覺熱度到頂了,你就需要賣了。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賣在人聲鼎沸處,就是這個道理。像 GOAT 雖然人聲鼎沸時在 600-700 m,其實那個時候賣也沒什麼問題的,雖然沒有賣在最高,但是只要是你認知或者說是心理上的合理價位就行了。
歸根究底還是要多去複盤,訓練自己的理解和盤感,累積經驗。例如你經歷了一個幣從開始到高潮,再從高潮到歸零,那麼這個代幣的一生你就大概經歷過了。例如$TRUMP,很多人幾十萬刀、一百萬刀就梭進去了。包括$SLERF 和$BOME 也是類似的,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公平性。這也是符合先前提到的 MEME 不可能三角理論,容量、倍數和確定性都集齊了。
對於$CHILLGUY,當時是市場熱度和情緒的,每次它深度下探的時候都會有一股很強的抄底力量。同時觀察$CHILLGUY 的交易量和持幣地址數,覺得應該是能上大所的合約的,這就意味著它還有很強的上漲預期。要判斷換手率也很簡單,換手率超過 1% -5% 以上,換手就已經算是很充分了,最顯著的現象就是交易量高居不下,市值卻沒有多大的變化。
$CHILLGUY 的持幣地址數是超過十萬的,而$TRUMP 的持幣地址是七十多萬,一般大部分的 MEME 持幣地址大概在四五萬。這就很明顯能看出來 CHILLGUY 的流量是很大的,並且一連好幾天的鏈上交易額都霸榜了,加上它屬於 TIKTOK 賽道的一個非常新穎的概念,所以我會選擇上車。我最大的感觸就是 MEME 跟傳統 VC 幣有著很大的區別,MEME 幣由於新穎,特別是一個賽道的龍頭,我們無法準確地進行估值,不像傳統的 Layer 2 的公鏈可以透過 TVL、用戶量以及生態來判斷出來大概的估值。包括$ORDI 當初也是很難估值的,一個賽道的新事物,你想判斷出他的估值是多少是很難的。
如何控制停盈停損和倉位管理?
1. 不要過於樂觀,避免自我洗腦
• 交易者往往容易對自己選擇的項目過度樂觀,忽略其潛在風險。要學習站在冷靜、客觀的立場去分析項目,避免自我洗腦和自嗨。例如,當一個項目因一波熱度上漲後又下跌,要理性判斷是否還能再次崛起,而不是盲目地認為它還會重複之前的走勢。
2. 及時停損,不要死扛
• 許多人會因為不甘心而死扛虧損的項目,總想著回本,但這樣往往會錯過止損的最佳時機,導致損失進一步擴大。要學會判斷專案是否還有潛力,如果覺得專案起不來了,要果斷停損,避免越陷越深。就像風無向所說,長期來看,只有好牌才值得投入,爛牌要及時放棄。
3. 合理分配部位,避免過度集中
• 不要把所有資金都集中在少數幾個項目上,要合理分配倉位,降低風險。可以透過分散交易來增加容錯率,即使部分項目虧損,也不會對整體資產造成毀滅性打擊。例如,我曾經提過,即使在10 個項目中有5 個腰斬,但透過合理的倉位管理,仍能確保整體資產的安全。
4. 用利潤滾動投資,保持本金安全
• 要學會用利潤去滾動交易,而不是不斷追加本金。這樣可以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投資收益。當獲得利潤後,可以將部分利潤用於再交易,但要確保本金不受損失。透過這種方式,可以長期穩定地增加資產。
5. 關注專案敘事與市場情緒
• 專案敘事和市場情緒對交易決策至關重要。要學會判斷專案的敘事是否具有吸引力,市場情緒是否高漲。當市場情緒達到高潮時,往往是止盈的好時機;而當市場情緒低迷時,可能是佈局的機會。例如,當全世界都在喊某個專案時,大機率是應該賣出的時候。
6. 選擇確定性高的項目
• 在交易過程中,要盡量選擇確定性高的項目。對於那些具有明確應用場景、強大團隊背景和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可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交易。同時,要避免投資那些不確定性較高的項目,降低交易風險。
如何一邊玩 MEME 一邊擼毛之雙賽道掘金?
因為擼毛這個東西是很正 ev 的東西,例如玩 MEME 同時常常會習慣用JUP,因為知道 JUP 未來會有空投。
我實際上是不用 BOT 上的,只玩二段,大部分情況下,比如說我們 BOT 買了之後,然後就漲到一個程度穩起來了,我要賣的時候我也用 JUP 賣,這樣既把JUP 的交易量刷了,又降低了 BOT 1% 的費用。那我一來一回,空投拿了 5 萬刀,又少給了這個Trading BOT,大概是 5 萬刀,加起來一來一回10 萬刀,那玩 MEME 的磨損就回來了。那其實這樣一算,就是也是不少一筆錢。
像Metaora 也是一樣, Metaora 之前大家很多人判斷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就我很多時候我賣幣,我會習慣在Metaora 加重單邊池子,然後收這個手續費、再退出。就我因為我知道Metaora 的空投也會很值錢,就是你比如說我現在有 5 萬到的幣,把它加到池子裡,到了一個價格賣出了 7 萬刀或者 8 萬刀,手續費收了5 K 刀-1 W 刀,然後這個手續費這個空投未來會還會反饋給我,未來會反饋給我,然後這個手續費這個空投未來會還會反饋給我,
總之就是一邊玩 MEME,一邊去做一些很正 ev 的事情,像是刻意多用一些有空投的專案工具。
@mia_okx 寫在最後:
風神是非常直率真誠的人,很多時候在聊天裡我試圖讓他總結一些勝率這麼高的方法論給大家,但沒有說什麼高大上的總結,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你玩多了感覺就來了。
他說他認識的從底層做起來的行業成功者,都是每天工作 16 小時,每週工作 6 天,全心投入,堅持一兩年甚至更久才能成功。做正 ev 的事情,算好期望回報,然後就剩下枯坐和堅持,這再次讓“專注”和“勤奮”這兩個詞在 Mia 腦海裡變得更具像化。
這次風神也是毫無保留的分享了持續獲利的方法。多維度策略是關鍵,結合擼毛和MEME 雙賽道,善用各平台優勢,注重長期收益。且風險控制同樣重要,及時止損,資金合理分配,避免追高殺低。心態方面,他建議保持客觀冷靜,不追求完美,接受市場法則。長期發展需要持續學習,保持耐心,穩健為主。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最後非常感謝@0x 0 xfeng 的分享,歡迎大家持續關注《OKX 的朋友們》對話系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 OKX 立場。本文無意提供(i) 投資建議或投資推薦; (ii) 購買、出售或持有數位資產的要約或招攬; (iii)財務、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我們不保證該等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數位資產(包括穩定幣和NFTs)涉及高風險,可能會大幅波動。您應該根據您的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位資產是否適合您。有關您的具體情況,請諮詢您的法律/稅務/投資專業人士。請您自行負責了解並遵守當地有關適用的法律和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