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

avatar
叮当
1天前
本文約309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4分鐘
高度控盤、利益分歧、黑歷史纏身,終釀成OM危局。

原文| Odaily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作者| 叮噹( @XiaMiPP

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

4 月 14 日凌晨 2 點,現實世界資產(RWA)板塊的明星項目 Mantra 的原生代幣 OM 價格遭遇重創,從 6.15 美元暴跌至 0.37 美元,跌幅高達 90% ,市值瞬間蒸發 55 億美元。這次劇烈波動引發全網爆倉超 6,500 萬美元,近 12 小時內爆倉量僅次於BTC,加密社群一片嘩然,迅速將矛頭指向內線交易與市場操縱的可能。

鏈上數據揭秘:誰在推動崩盤?

鏈上數據為這場危機提供了關鍵線索。根據 Lookonchain 監測,OM 崩盤前至少有 17 個錢包將 4,360 萬枚 OM(當時價值 2.27 億美元)存入交易所,佔流通供應量的 4.5% 。其中,Arkham 標記的兩個地址與 Mantra 策略投資者 Laser Digital 相關,顯示機構行為可能在幕後推波助瀾。

此外,Spot On Chain 披露,暴跌前三天,新晉 OM 巨鯨將 1,427 萬枚 OM(約 9,100 萬美元)轉入 OKX,均價為 6.375 美元。而這些地址在今年 3 月底曾從幣安聯合買入 8,415 萬枚 OM,成本約 5.65 億美元(均價 6.711 美元)。暴跌後,其剩餘持股僅值 6,220 萬美元,浮虧高達 4.06 億美元。

Spot On Chain 懷疑這些地址可能已對沖,甚至是此次暴跌的幕後推手。

專案方與交易所的互相推諉,激烈交鋒火藥味足

事件發生後,Mantra 官方在凌晨 4 點 50 分迅速發聲,試圖穩定市場情緒。他們堅稱:「MANTRA 從根本上來說是穩健的,今天的混亂完全是由某些魯莽的清算觸發的,這與我們的項目毫無關係。我們要特別澄清:這絕不是我們的團隊幹的。我們正在全力調查,並承諾盡快公佈更多細節。」言辭之間,項目方急於撇清關係,將責任一推「自由市場」了之推。

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

隨後,Mantra 聯合創始人 JP Mullin 的回應更加直白且咄咄逼人。他公開指責:「OM 市場的劇烈波動完全是由中心化交易所(CEX)對 OM 帳戶持有者發起的魯莽強制平倉造成的。」他強調,崩盤發生在亞洲時間凌晨流動性極低的時段,帳戶頭寸被毫無預警地突然關閉,這至少暴露出 CEX 的嚴重疏忽,甚至可能隱藏著故意操縱市場的陰謀。 JP 進一步指出,CEX 在為專案提供流動性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但他們握有的自由裁量權若缺乏有效監督,就會釀成大禍,正如眼前的市場錯位,不僅損害了項目,也讓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他一再強調,這場危機絕非 Mantra 團隊、鏈協會、核心顧問或投資者拋售代幣所致,代幣仍被嚴格鎖定,代幣經濟學未受影響,相關錢包地址公開透明,將所有過失死死扣在交易所頭上。

交易所這邊也並未示弱。幣安前 CEO CZ 率先在 X 平台回擊,建議投資者“不要追逐敘事”,而應選擇“有用戶、有收入、有利潤”的穩健項目,以避免類似風波。暗指 Mantra 專案本身缺乏基本面。面對社群對「OM 閃崩是否因幣安未盡職調查」的尖銳質疑,CZ 反擊稱:「CEX 不該再為上幣流程背鍋,投資者應該自己決定交易品種。」言下之意是專案方和投資者自己亂了陣腳,交易所不過是替罪羊。

之後,幣安官方也發布聲明,表示注意到 OM 價格劇烈波動,初步調查顯示波動主要由跨交易平台清算引發。自去年 10 月以來,幣安已對 OM 實施多項風控措施,包括降低槓桿水平,並自今年 1 月起在現貨交易頁面啟用彈窗提示,提醒用戶 OM 代幣經濟模型已發生重大變化,供應量增加。幣安強調將繼續監控並採取行動保護用戶利益,既是自辯,也是明確指出 Mantra 基本面已發生了重大改變。

OKX CEO Star 也在 X 平台上強勢反擊:「OM 閃崩對整個加密行業是一場重大醜聞。所有鏈上的解鎖與充值數據都是公開的,各大交易平台的抵押與清算數據也可查證。OKX 將準備好所有相關報告,歡迎質疑。」Star 的回應既是自衛,也是對 Mantra 的間接資訊,隱瞞了關鍵項目。

雙方針鋒相對,火藥味十足。 Mantra 堅稱自己“無辜”,將所有過錯歸咎於 CEX 的“魯莽”;頭部CEX 則反唇相訥,強調透明,暗指 Mantra 可能存在重大“黑幕“。這場爭鬥目前尚未平息,雙方或都在等待對方的下一步行動,投資人想要的真相在哪裡?

利益博弈的暗流:經濟調整還是權力較量?

專案方與交易所之間的互相推諉雖然尚未定論,但卻揭示了一個關鍵線索: Mantra 的經濟模型調整可能才是這場危機的真正導火線。

據KOL danny@agintender爆料,此次危機“大家都有責任”,根源在於項目方與做市商之間的利益衝突和溝通失誤,甚至可能存在內鬥,而導火索正是 4 月 8 日 Mantra 發布的公告《Understanding $OM》

Danny 分析,做市商(主/被動)對“新增 token 部分”的分配方案未與項目方達成一致,一方不滿,遂在幾天前將數億美元的 OM 轉入 OKX 和 Binance“示威”,試圖施壓。結果,一家非幣安的交易所調整了部位限制和強平線,因其他交易所訂單簿較淺,引發了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凌晨的崩盤。言下之意就是OM 的崩盤是多方利益遊戲之下的意外結果。

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實際上,經濟模型的調整並非突發事件。早在 2024 年 1 月就通過了 Sherpa 社群的治理提案確定,決定放棄「兩個代幣、一個生態系統」的模式,改用單一 OM 作為 MANTRA Chain 的原生資產(用於質押和-gas 費用),並在 2024 年 2 月獲近乎一致支持。而為實現這一目標,Mantra 透過「鏡像桶」機制將 Ethereum 上的 ERC-20 OM 銷毀,並在主網上釋放等量代幣,使總供應從 888, 888, 888 翻倍至 1, 777, 777, 776 。

社區對將 OM 從固定供應模型升級為通膨模型、供應量翻倍的方向並無異議,但問題可能出在 4 月 8 日的公告上。該公告詳細列出各相關利益方的代幣分配和解鎖時間表,其中早期投資者(包括Pre-Seed 和Seed )各自分配了5.63% 和5.06% 將在今年釋放,尤其是種子輪投資者的代幣將在本月23 日解鎖

該公告披露時間點異常敏感,不禁讓人懷疑正是利益分配的分歧點燃了危機。

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

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

同時,資料管理平台 Tokenise 分析師Daniel@_founderdan提供了另一層見解。他指出,一筆來自與 Mantra 相關的錢包向 OKX 的初始交易似乎成為了恐慌性拋售的導火線。這筆交易引發了市場對可能存在內部參與或管理不善的擔憂。

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大部分$OM 代幣,尤其是早期投資者和 Mantra 自身的分配,已解鎖並可交易,而額外的代幣分配計劃將於 2025 年 4 月 21 日開始解鎖,這無疑將加劇未來的賣出壓力。所以,時間點尤其可疑:就在這一重大解鎖計劃即將啟動之前,市場卻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大規模拋售,這一巧合讓人們懷疑是否存在內部操作,儘管目前尚無確鑿證據。

Daniel 提出了兩個可能的場景:一是某中心化交易所或做市商因持有過多流動性而魯莽拋售,引發市場恐慌;二是內部人士或早期投資者在更廣泛的代幣解鎖前故意拋售,以規避風險或謀取利益。無論哪種場景成立,崩盤的劇烈和非自然性質都強烈暗示,這並非市場自然波動,而是某種人為操控的結果。他呼籲專案方加強代幣管理和透明度,以防止類似事件重演。

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

  Mantra 的信任污點:歷史與社區質疑

事實上,Mantra 早已被社群戲稱為“單機幣”或“強莊妖幣”,其信任危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這一標籤的背後,是專案方在市場操作、代幣管理和社區承諾上的多次爭議。

據 HashKey Capital 成員 Rui 與 ArkStream Capital Founding Partner Ye Su 在 X 爆料,OM 是一個“地推 OTC 盤”,OTC 規模達 5 億美元,採用“新的 OTC 代幣接老的 OTC 拋盤”模式循環運作,直到最後解鎖的籌碼“OTC 不動”導致崩盤。 2023 年,OM FDV 跌至 2,000 萬美元時,一家中東資本介入,僅保留 CEO 職位,將 OM 包裝成 RWAfi 專案。

在這種高度控盤下,OM 在 2024 年實現 200 倍的驚人成長,但近期仍在推銷「OTC 盤」業務,引發市場對其操縱的廣泛質疑。

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

Mantra 在空投規則上的反覆修改進一步加深了社區的疑慮。去年 11 月,專案方曾承諾空投規則為 3 個月懸崖期後初始流動分配和 9 個月線性解鎖,以吸引用戶參與。但不久後,他們將規則改為 1 個月懸崖期和 11 個月線性解鎖,初期宣稱分發 5000 萬枚 OM、上線即解鎖 20% ,空投將在一個月內完成。然而,在實際執行中,Mantra 多次推遲兌現承諾,將“上線即解鎖”改為“一個月後開始線性釋放”,再進一步延至“ 10% 首期釋放,其餘歸屬期長達三年”。這種反覆無常的行為實質上將社區流量鎖定為長期籌碼,激起了強烈不滿。

信任危機也體現在早期投資者的遭遇上。 @Phyrex_Ni早年投資 OM 的前身 RIODeFi,此次閃崩被波及後,他在 X 上澄清:“我早已離開 OM 公司多年,當初是早期建設者,但自 2021 年後與 OM 和 RIO 的所有事無關。現在還在香港司還未贏得了他的投資官,他們欠我的投資官。上的債務問題,也與目前的 OTC 模式和高度控盤策略形成了呼應,或表明專案方的不透明和失信行為早已根深蒂固。

透視OM閃崩:55億美元市值蒸發背後,全員惡人?

原創文章,作者:叮当。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