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 OKX CEO Star 的信:
今天,我們正式推出 OKX Pay 首個版本給過億全球用戶。作為業界首個真正實現非託管與合規融合的支付應用,OKX Pay 將內嵌於OKX App 中,目前已向部分市場開放,預計在數月內全面上線。
OKX Pay 是我們「加密融入生活」願景的重要一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OKX Pay 如何實現這個願景。設想一下:輕鬆實現非託管,便捷完成支付,同時還能賺取被動收益;在Web3 支付應用中,擁有如同Web2 應用般順滑的使用體驗。
首先,我們要回顧託管與付款的發展歷程。自託管錢包自業界伊始便已出現,「Not your keys, Not your money」這是一個偉大的理念。但由於用戶體驗過於複雜,順利使用自架錢包仍是一種挑戰。例如,一旦遺失私鑰,相關加密資產就會完全失去。
根據估算,在比特幣2, 100 萬枚總供應量中,約有300 萬至400 萬枚已被永久遺失,約佔總量的14% – 19% ;以當前約9 萬美元/枚價格計算,其價值約為1, 950 億至2, 600 億美元。
常見的資產損失原因:
遺失、遺忘助記詞或私鑰
硬體錢包故障且沒有備份
誤將資產送到錯誤的鏈上(例如,把BTC 送到ETH 位址)
設備或硬碟損壞(例如垃圾掩埋場與8, 000 枚比特幣的故事)
智能合約漏洞或誤將代幣發送到銷毀地址
加密支付領域也面臨挑戰。早期,人們曾嘗試用比特幣進行支付。還記得Laszlo Hanyecz 用10, 000 枚比特幣買披薩的故事嗎?以今天的價格計算,那相當於約9 億美元。
如今雖然我們已經擁有了像USDT、USDC 這樣成熟的穩定幣生態,但要像使用銀行卡或傳統支付應用程式那樣,輕鬆使用穩定幣向朋友轉帳或在PoS 終端進行支付,依然存在障礙。此外,因為加密錢包缺乏實名認證(KYC),導致加密支付難以融入主流金融體系。
目前行業內部分機構採用中心化的錢包以解決該問題。但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方式仍不足以推動加密支付的大規模普及。
透過OKX Pay,我們希望讓用戶在非託管的同時,更方便使用自己的加密資產。我們的解決方案與眾不同,以下來詳細介紹我們的方案:
1.我們採用了私鑰分片管理的方式,將私鑰一分為二,一半儲存在使用者的Passkey 中,另一半則由OKX 儲存。這樣帶來以下好處:
如果你忘記密碼,可以透過ZK email 恢復功能輕鬆找回錢包
無需把私鑰寫在紙上或保存在硬體錢包中,Passkey 錢包已經足夠安全
資金安全性得到保障,未經你的授權,任何人都無法動用
2.我們致力於讓加密支付像發送訊息一樣簡單。 OKX Pay 將專注於穩定幣支付,首期支援USDT 和USDC,未來也將逐步接入更多穩定幣。優勢包括:
只需幾個步驟操作,就能輕鬆給全球任何人轉賬
可以單獨轉帳給個人,也可以一次轉帳給多人
所有交易零手續費
近乎即時結算,且轉帳金額沒有限制(在合規和風控的前提下)。
3.我們即將推出一項新功能,稱為被動收益,你的存款將自動獲得收益,主要優勢包括:
存款可透過低風險的鏈上協議賺取收益
無需手動操作,系統自動尋找優質協議並完成質押操作
存款隨時可提取,不設上鎖倉
免去大多數質押方案所需的持續管理操作
OKX Pay 的核心,是實現了無需用戶自行管理私鑰的非託管體驗—— 這一直是阻礙許多人參與加密領域的重要門檻。同時,OKX Pay 搭載了業界領先的合規與風控系統。
在合規層面,OKX Pay 透過實名認證(KYC)、反洗錢(AML)和多重簽名(Multisig)等機制,確保使用者及資產的安全。同時,未經用戶授權,OKX 無法擅自動用任何資金。
如果用戶忘記密碼,也不用擔心,OKX Pay 可以透過AA 和ZK Email 功能進行恢復,像重置銀行帳戶密碼一樣方便地找回錢包。
在交易體驗上,OKX Pay 依托X Layer 公鏈,交易成本為零。 X Layer 是 OKX 基於 ZK 的二層網絡,採用 Polygon 的CDK 技術建構。從推出之日起,用戶還可透過「智慧賺幣」功能,為持有資金自動賺取收益。
建設未來
OKX Pay 遠不止是一款支付產品,我深信其潛力與意義非凡。
OKX Pay 與X Layer 共建了核心基礎設施,我們堅信所有金融機構未來都需提供非託管服務版本,涵蓋支付與匯款功能。金融機構將能夠開發並部署 dApp,讓其客戶可以使用OKX Pay。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使用加密資產進行交易,這類服務的需求必然激增。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 OKX Pay 提供極速、高效、合規與安全的體驗,滿足此需求。
未來,所有金融機構將在合規體系下,提供非託管服務,包括支付與匯款。 OKX Pay 與X Layer 正在為這一未來建立基礎設施,預計未來將有數億人踏上加密與Web3 之旅。
加密產業正在加速邁向主流,OKX Pay 將成為這場變革的重要推手。
*OKX Pay 目前尚未在所有司法轄區開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