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Jaleel 加六,BlockBeats
「現在我說,我是知乎上可以查證的,最富有的、現金流最多的00 後,有沒有人反對?」
這是Vida 有些挑釁式的自我介紹,他自稱是目前的知乎00 後首富,有至少700 萬美元的閒錢(約合人民幣5100 萬元),因為交易速度夠快盈利太猛,曾五次收到Binance 風控部門的調查通知。
看到這,不少人會認為這又是知乎裝逼俠的一次博眼球發言。但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呢?
11 月11 日,Binance 上線了兩個小市值代幣ACT 和PNUT。根據鏈上資料監測平台Lookonchain 顯示,在Binance 宣布上線ACT 後的短短2 秒內,一個地址就迅速用32 萬美元買進了1,090 萬個ACT。在ACT 快速上漲後,這筆投資的利潤迅速飆升至340 萬美元(約 2,400 萬元人民幣)。
這個地址的買入時間甚至比Binance 中文上幣公告的發佈時間還要快了整整7 秒鐘,買入速度太快且盈利巨大,因此馬上有用戶質疑這是「老鼠倉」和內線交易。
就在討論愈演愈烈之際,「方程式新聞」團隊發布了聲明且認領了這個地址,他們的交易依賴的是英文公告的發布,比中文公告早了7 秒。這筆交易的速度源自於程序化新聞交易的精準與極速,而背後的操盤手正是Vida。
300 萬美元,2100 萬人民幣,對Vida 這位「00 後富一代」來說,只需要2 秒鐘。
一戰封神後,Vida 被網友稱為本輪牛市中最強的程序交易之神。 Vida 本人也在回答網友提問時回答,目前他的身價已經接近1.3 億元。
Vida 的快速躥紅,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不僅是因為他的財富累積速度和令人咋舌的交易能力,更因為他本人的背景、成長經歷和投資理念也頗具傳奇色彩。從Vida 的知乎帳號上的主觀內容和公開資料中,律動BlockBeats 嘗試拼湊出這位00 後天才交易員的起家過程。
IQ 70 ,常年墊底
Vida 的人生起點,和他現在被網友稱為「天才交易者」的標籤格格不入。
他出生於2000 年的江蘇中產階級家庭,生活條件並不算困難,但他的成績單卻讓有些焦慮。
從小學和初中開始,Vida 的理科基礎就非常薄弱,數學成績長期墊底倒數第一,再加上在一次IQ 測試中得出了一個70 的結果,這讓老師和同學對他的印象定格為一個「蠢材」。
在重理科輕文科的中國公立教育體系中,這樣的成績讓他難以立足。 「如果我繼續留在公立學校,連小鎮做題家都不如。他們至少還會做題,而我什麼都不會。」
中考那年,Vida 交了一份應付了事的答案卷,總分只有194 分,這也徹底宣告了他與傳統教育的決裂。在後來的回憶裡,Vida 非常慶幸自己沒有繼續留在公立教育體系裡,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優勢點,並實現了最大化價值變現。
Vida 在語言上的天賦特別突出,特別是英語能力超群,在傳統教育體系中被壓抑的潛力,終於進入國際高中後才得以釋放。
「我的優勢是思維跳躍,想像力豐富,很擅長發現商機。」Vida 是這樣描述自己的。他發現,自己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擅長抓住人與人之間的訊息差,從中獲利,這種「財商」成為了他未來成功的核心基因。
Vida 有這樣的變化,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家庭教育的功勞。 Vida 的父親為他做了許多啟蒙。從1996 年開始,Vida 的父親就進入了中國股市,是巴菲特價值投資派的門徒,同時也有一套自己在中國股市投資的獨特方法。逃過2007 年和2015 年的頂,買過2000 年、 2008 年、 2015 年的房,靠著投資Vida 的父親從一個外企採購經理變成了一個提前退休、經常遊山玩水的自由人。
16 歲,第一桶金
這也讓Vida 意識到,最新的商業上的投機學,學校裡永遠是不會教的,而是需要親自來做生意、感受金融市場的波動後歷練出來。如果一個人追求的是金錢,那麼學習和實踐投機比苦讀書本更有效率。
「花幾年時間學習實務投機,可能比苦讀100 年書都管用。」
因此他幾乎不怎麼看書,但他常年刷Twitter 和YouTube,混跡於人均資產超過200 萬美元的高含金量英文社區,只關注那些最優秀交易員的發言,從中汲取經驗和智慧。他更願意用「草根將軍」來形容自己:「我就像李雲龍,出生於草野的將軍。沒讀過多少兵書,但就是懂得怎麼打商業仗。」
2015 年, 16 歲的Vida 第一次嘗試將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他利用資訊差從事輕資產套利,只花了不到四年的時間,便累積了100 萬元人民幣的第一桶金。
輕資產、低成本高效率的套利模式,是他一直以來的核心策略。利用市場與市場、人與人之間資訊不對稱的獲利。這個模式不僅成本低、效率高,還極具容錯性。他坦言,自己嘗試的點子成功率只有10% -20% ,但每個點子的投入都不會超過總資產的1% 。這種低成本試誤模式讓他敢於冒險,即使失敗也不會傷筋動骨,而一旦成功,回報往往是數倍甚至數十倍。
在那個階段,他的交易直覺與對市場敏感度初露頭芒,在同齡人還在為考試焦慮的時候,這第一桶金,已經成了他的資本積累和信心來源,也成為了他後來宏觀投資階段的啟動資本。
2018 年左右,Vida 沒有經歷高考,而是選擇進入一所3+ 1 的海外大學。
在那裡,他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齡人,同時也將目光投向更大的市場——宏觀投資。他開始利用自己對宏觀經濟和市場趨勢的精準判斷,進行投資決策。在這個階段,他的財富從100 萬元成長到了700 萬元。
然而,他很快就意識到,傳統的手動交易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他的需求。市場瞬息萬變,僅憑直覺和手動操作難以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領先。因此Vida 開始鑽研量化交易,探索如何利用程式和演算法將他的交易模式自動化和精細化。
比起交易和程式碼,他更懂資源配置
「我不需要親自掌握每一個細節,我只需要知道實現的原則和目標,然後監督團隊的執行,確保結果符合我的預期。」
涉足自動化交易時,許多網友可能認為Vida 非常擅長代碼編程和數位編碼,但就像之前說到的那樣,Vida 並不擅長理科,也不太懂代碼,他擅長的其實是資源配置和對配置的持續優化。
Vida 組建了一支小型團隊,包括程式設計師和量化分析師,透過他們將自己的構思轉化為自動化的交易策略。 「我負責提供思路,團隊負責執行。這樣我才能將資源用在最關鍵的地方。」
他從不願意將自己單純看作交易員,而更願意以「項羽」自居──一個衝鋒陷陣又懂後方指揮的企業家。 「作為管理者,我不需要親自寫每一行程式碼,但我要確保我的交易策略能夠被準確實現。」
在這樣的資源分配能力之下, 2021 年3 月,Vida 正式將量化交易納入自己的投資體系。他開始測試如何將宏觀投資的策略融入量化演算法,試圖用技術優化交易效率。最初,他對量化的理解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但透過數月的實踐,量化交易的潛力逐漸顯現。
到了2021 年底,他的量化策略已經幫助他獲得超過1,000 萬元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他終於看到了交易全自動化的可能性——將交易決策從「手動模式」轉化為「演算法驅動」,以速度和精準度擊敗市場上的其他競爭者。
Vida 也經常在知乎上公開分享自己的一些交易策略,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護城河並不是這些交易策略,而是這些策略的複雜性和執行難度,市場上99.99% 的人都難以複製。
毫秒級別的套利藝術
到了2022 年,Vida 已經透過量化交易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但正如每個成功的創業家一樣,成功帶來的不是滿足,而是更大的焦慮。
那一年,他結識了一位法國同行,這位同行利用新聞交易策略賺取了數百萬美元,而後來透過Coinbase 的技術漏洞進行套利交易,幾個月間賺了上千萬美元。這種快速累積財富的模式讓Vida 感到「既欽佩又焦慮」。他意識到,市場上有人比他更快更敏銳。
這種危機感驅使他不斷優化自己的策略,並堅定了對交易哲學的重新思考:速度就是一切。
「想辦法比別人更先獲知情報,並比別人先下單買入。然後等後面別人想買進來的時候,拋給他們。」在這種思考驅動下,他開始紮根於新聞交易,並敏銳地發現國內的新聞媒體通常落後於市場節奏,這並不利於交易。
因此大學畢業第一年,Vida 開設了一個面向海外華人市場的加密媒體方程式新聞,考慮到合規原因,只在TG、Twitter 與Discord 平台上播報。
「我賺的是散戶交易者們資訊滯後的錢以及做市商的資訊管道不夠快來不及撤單的錢。散戶交易者獲取資訊往往靠那幾個慢吞吞的新聞媒體或社群口耳相傳,對一則新聞的反應時間往往要好幾分鐘,所以只要買的比散戶快,就有利潤賺。
在後來的回憶裡,Vida 覺得這是他在2022 年裡做的最明智的決定之一,完成了從擇時交易到全自動化交易的徹底轉型,透過自動化新聞交易和延遲套利,將交易速度提升到業內頂尖水平。
那一年,全球金融市場低迷,大多數投資者束手無策,但Vida 精準地留存了大量美元現金,並在Binance 等交易平台上依靠延遲套利和高頻策略,成功將800 萬元做到了2000 萬元。
而到了2023 年和2024 年這兩年,市場慢慢回暖,Vida 的交易模式已經基本實現了真正的自動化,他的全自動新聞交易系統可以抓取新聞內容並立即執行交易,毫秒級的響應速度讓他在強勢拉盤中佔盡優勢。
隨之而來的是,Vida 的身家實現了爆炸性成長,從3,000 萬元飆升至1 億。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此時億萬身家的Vida 剛大學畢業兩三年,還掌控著三條主要的業務線,其中還可以拆分出十幾條細分的業務線。
對於接下來的規劃,Vida 希望在3 年裡資產達到1 億美金以上,並在新加坡或杜拜創立自己的避險基金。
而在長期的暢想上,Vida 展現了更多的「理想主義」與「英雄氣質」:希望能創造一個類似比爾蓋茲或是祖克柏這樣的神話,年輕時就擁有大量財富,並目要記錄下這全過程,老了以後能慢慢回憶起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也能給想學習他歷程的人一個參考。
「 5 年內我應該不會退休,如果真退休了那,我想去做海洋生物研究者,就和卡梅隆一樣,或者去做一個類似MrBeast 的發錢up 主。」對於退休後的生活, Vida 是這麼暢想的。
拒絕宿命論
「命運具有隨機性,但隨機性並不意味著你無法掌控它。」從不相信宿命,或許是Vida 最大的性格特徵。
不管是高中還是大學,Vida 的學生時代接觸的大多數同學家庭都很富有。從那時候在二代的圈子裡,他經常聽到一種聲音:「有些東西你生下來有就是有,生下來沒有就是沒有」,Vida 非常反對這種思想,嗤之以鼻。
在16 歲那年,外籍教師請學生寫一封給未來自己的信。 Vida 在信中寫道:「 26 歲的我一定會成為大老闆。他想用自己的實踐證明「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是謊言。
在Vida 看來,悲觀的人認為隨機性是宿命,樂觀的人則利用隨機性創造機會:「好運會眷顧那些嘗試足夠多的人。差距往往就在於,誰給自己爭取了更多的嘗試機會。
有人認為他現在賺的這些錢都是上帝給的,Vida 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清楚的知道我賺的每一筆錢來自哪裡:要么是貪婪的散戶、要么是信息不夠快的做市商,而不是靠什麼虛無縹緲的趨勢和天賞飯。」
2022.10 到2024.10 的三年時間裡,Vida 的實盤幾率都是一條非常陡峭的直線,這讓他更不信什麼玄學風水和天注定,他只信自己。
「我賺錢靠的是高認識+電腦科技+資源統籌與團隊管理+拿捏散戶心理學+資金量大到足夠在短時間操控市場。」
「加密是聰明人的樂園」
如果你只有10 萬元以內的本金,你該怎麼起步?
在Vida 看來,答案不是幻想靠金融投資致富,而是從兩件事做起:
第一,打磨一項一技之長。選擇一個細分領域,將自己錘鍊成這個領域的專家,用出賣部分時間換取金錢。
第二,挖掘人與人之間的資訊差。透過網路商機倒買倒賣商品,或成為人與人之間的無風險套利者,充分利用資訊的不對稱獲利。
過去20 年裡,中國的富豪群體從房地產和礦產資源產業轉向網路、新能源和跨境貿易,而未來則會湧現更多全新的模式和產業。機會從不缺乏,關鍵在於能否成為第一個衝上去搶佔攤頭的人。
而加密就是一個新的灘頭。
「致新聞交易員、機器人、套利者、做市商和返傭農民:如果你們不在如此好的市場條件下努力奮鬥,下一個四年你們會後悔的。利用流動性充裕的條件完成資本化,盡可能榨取USD。
加密市場是聰明人的樂園,而Vida 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他毫不掩飾對加密產業的偏愛,在他看來這裡是全球少有的、適合聰明人脫穎而出的舞台。
「加密市場最大的作用,是將是財富從95% 的底層散戶轉移到5% 的精英手中。」在自己的知乎主頁裡,Vida 這麼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