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理想被「清算」後的六大產業機會

avatar
Asher
1天前
本文約206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一場產業自我重塑的全景記錄。

原文標題: The Evolution of Crypto: A Look at the Future of the Industry

原文作者:Route 2 FI

編譯:Asher( @Asher_ 0210

加密理想被「清算」後的六大產業機會

編按:隨著泡沫褪去、信仰動搖,加密產業逐漸暴露出深層結構性問題,也開始顯現出更具現實感的自我調整趨勢。無論是投機退潮後的資本策略轉向,或是從社群治理到使用者體驗的產品重構,本輪轉型不僅是技術演進的結果,更是市場選擇與長期主義理念的對抗。本文試圖在紛雜訊號中,勾勒出這場產業自我重塑的真實輪廓。

投機與穩定幣的未來

加密貨幣本質上是一種革新的金融基礎設施,就像網路曾經重塑資訊傳播方式一樣具有變革潛力。然而,儘管「去中心化」被廣泛推崇,現實中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依然是「投機」。

無論是現貨交易、借貸,或是衍生性商品市場,投機行為始終是產出最大、收益最高的部分。儘管投機強度可能階段性減弱,但這種屬性在短期內不會消失,甚至可能在未來繼續強化。這意味著,即使未來加密的使用場景不斷拓展,其「金融賭場」的本質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仍會是產業主旋律。

同時,穩定幣領域正步入關鍵臨界點。隨著Circle IPO 臨近,穩定幣被視為加密普及的重要入口之一,但其成長潛力正受到監管限制和競爭優勢弱化的雙重壓制。若利率進一步走低,穩定幣對資金的吸引力也將隨之下降。

下一階段的突破口,可能不再是全球範圍內的美元錨定模型,而是那些利用加密支付基礎設施、面向在地化場景的金融科技應用。對於缺乏矽谷背景和早期巨額融資的創業家而言,深耕區域性需求,反而更可能走出永續路徑。

代幣溢價消退與VC 變局

代幣曾被視為高成長資產,享有極高估價溢價。但如今,市場情緒顯著轉向,投資人更關注實際營收而非敘事包裝,背後有兩大趨勢:

  • 牛市退潮後的估價修復,解鎖期啟動後,代幣高估值難以維繫;

  • 邊際買盤消失,資金更傾向流向波動性類似但方向更清晰的傳統資產。

在這種變化下,只有那些與真實收入掛鉤的代幣,才有望在新格局中突圍而出。

此外,加密創投正在經歷「清算時刻」。傳統VC 模式高度依賴代幣上線後的變現邏輯,如今越來越多創辦人選擇不發幣,轉而建立小團隊、追求真實營收。這一趨勢反映出FTX 崩盤後產業對於泡沫的反思與修正。

未來,只有真正理解新一代創業模式的投資機構,才能繼續在這場結構調整中保留一席之地。

面向消費者的應用與AI 交會

加密領域始終缺乏像Uber 或Instagram 這樣的C 端爆款產品。人們往往歸因於使用者體驗不佳或缺乏市場教育,但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加密資本結構更偏好“短期變現”,而非“長期打磨”。

真正的「億級用戶」應用,只有在創業家延長時間維度、摒棄快速發幣思維之後才有可能誕生。這是一條艱難但必要的轉型之路。

而在前沿交叉點上,加密與人工智慧的融合仍在孕育之中。儘管資料溯源、分散式運算等方向具備想像力,但現實中AI 的訓練成本與效能瓶頸仍構成巨大挑戰。

一個值得關注的早期方向是「眾包IP 位址」(crowd-sourcing IP addresses)機制,借助去中心化網路調動閒置資源,或許能為AI 與鏈上協作探索出新路徑。

「鏈上中產」的金融服務缺口

在目前加密用戶中,存在一個被忽視的高潛力群體:月收入5,00020,000美元的「鏈上中產」。他們通常具有某種加密認知與資產規模,但在日常財務管理上卻缺乏一體化解決方案。

這類用戶的需求包括:薪資管理、法幣與加密資產配置、稅務支援等服務。雖然這類市場初始用戶規模不大(約5,00010,000人),但其極高的單一用戶收入(ARPU)意味著巨大的產品機會

DAO 與GameFi 的再出發

過去兩年,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的參與度急劇下滑,投票治理淪為形式。同時,鏈遊也因Axie 泡沫而沉寂,但這兩個板塊都未徹底失去潛力。

像Farcaster 這樣的社交基礎設施,可能成為DAO 新形態的催化劑,使其由治理協議演變為以資源和文化驅動的社區協調機制。這一轉變也可能催生“可持續Meme 幣”,擺脫純粹情緒炒作。

而在GameFi 方面, 2025至2026 年或迎來真正融合「內容與經濟模型」的爆發節點。長期深耕體驗與玩法的團隊,可望建立起擁有百萬用戶的虛擬世界與繁榮市場。

人才流動與文化建設

自2022 年起,大量加密人才轉向AI、傳統金融等領域,不少人經歷了「理想破滅」的心理衝擊。這種結構性人才流失,對產業長期發展構成更深遠影響,甚至超過價格回檔帶來的壓力。

在這種環境中,擁有強文化驅動力的公司將成為“人才燈塔”,持續吸引願意堅持長期主義的建設者,成為下一輪週期中的關鍵核心。

媒體整合與資本結構新勢力

一方面,加密內容生態正在去泡沫化,傳統依賴基金補貼的研究機構和媒體面臨淘汰。未來,真正有生命力的團隊必須兼具創意、商業理解與分發能力。

另一方面,隨著更多項目選擇不發幣、走「非幣改」的真實營收路徑,私募股權基金(PE)有望成為加密產業的新資本主力。未來18 個月,PE 可能主導一批不依賴代幣發行的務實型專案崛起。

內容產業的鏈上連結可能性

音樂、藝術、寫作等創意產業與區塊鏈的融合仍處於早期。目前產業面臨的不僅是技術難題,更是缺乏能深刻理解創作者行為與分發機制的「橋樑型團隊」。

未來,誰能成為創意者與區塊鏈之間的連結器,誰就能定義下一代去中心化內容生態。

小結

加密仍在極速演進,它既理想主義又現實複雜,既在重塑全球系統,又在與自身問題搏鬥。唯有專注於數據、尊重長期策略、保持清醒的建設者,才能在這場雙面變革中走得更遠,為下一個十年寫下新篇章。

本文翻譯自 https://theblackswans.substack.com/p/the-evolution-of-crypto-a-look-at原文連結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