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Miki , Web3Caff專訪團隊
在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去中心化開放科學(DeSci)作為一股革新力量正逐步嶄露頭角。 DeSci Sino 作為華語社群中極具代表性的DeSci 組織,憑藉其獨特的使命和多樣化的團隊,正在引領科學研究和Web3 技術的深度融合。
在本次專訪中,DeSci Sino 的理事會成員戚寶文博士為我們分享了 DeSci Sino 的發展歷程、技術突破與未來願景。從科學研究資助與資料分享到社區治理與國際合作,DeSci Sino 如何因應傳統科學體系的痛點?又如何為華語社群注入去中心化科學的創新活力?讓我們共同走進這場精彩的對話,了解DeSci 的挑戰與機遇,以及華語社群在全球DeSci 生態中的獨特角色。
1. 首先,非常感謝Desci Sino 參與本次Web3Caff特邀專訪專欄。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Web3Caff是致力於Web3 領域研究的深度垂直媒體平台,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以全球視野探索Web3 產業發展趨勢及新經濟動態。首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Desci Sino 以及你們的團隊?
您好,我叫戚寶文,目前是DeSci Sino 的第二屆理事會成員,主要負責DeSci Sino 的BD 和外聯工作。我之前在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取得藥學博士學位,之後分別在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擔任研究員。目前亦兼任四川大學的產業導師、深圳大學的客座教授,以及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加拿大分會(CBA-Canada)的會長等職務。
DeSci Sino 是一個致力於在華語社群推廣去中心化開放科學(DeSci)的Web3.0 社群。 DeSci Sino 將科學原理與新興的Web 3.0 理念和技術相結合,透過合作與創新來應對傳統方法難以解決的挑戰,例如加快藥物發現和審批過程、縮小科學界與公眾之間的鴻溝。自2024 年成立以來,DeSci Sino 社群發展迅速,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包括科學家、Web3.0 開發者、法律專家、投資者和教育工作者。透過一系列線上活動和線下聚會,DeSci Sino 在提高公眾對科學和DeSci 的理解以及推動全球DeSci 運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DeSci Sino 的團隊主要有:
1)理事會: 由目前有十名成員組成,負責統籌協調,處理複雜問題,並制定長期策略。
2)專案組: 依專業領域或任務設立小組,例如科學研究、技術發展、社群推廣等,由組內成員合作決策。
3)會員:近千名會員進行社區共建,所有成員均可提交提案,經初步篩選後進入投票階段,保證社區的廣泛參與。
2. 我們知道,DeSci Sino 將科學研究與Web3 理念結合,以回應傳統科學方法中的一些痛點。具體來說,您認為去中心化技術在哪些科學領域帶來了最顯著的改變?
DeSci Sino 是一個專注於科學領域的Web 3.0 社區,我們保持科學的基本原則: 大膽提出觀點和假說, 小心用實驗和數據去證實或證偽。 保持開放的心態,同時保持批判性的思考。 我們的關注點在於去中心化技術在科學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面向:
1. 科研資助與創新。去中心化的資助機制改變了傳統科研資金的分配方式。透過區塊鏈的智慧合約,可以直接將資金分配給特定研究項目,減少中間機構的干預。研究者可以將專案成果Token 化,並獲得相應的回報,從而吸引更多人參與科學研究並推動技術創新。
2. 開放資料與共享。去中心化技術透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促進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去中心化技術使研究者能夠分享臨床試驗數據、基因組數據等敏感訊息,同時透過加密技術保障隱私和資料安全。在AI 等其他領域可以使全球範圍的數據協作更加透明、高效。
3. 區塊鏈技術在學術出版和同行評審中的應用,為科學傳播帶來了深刻變革。減少出版商壟斷,研究成果能夠即時公開並記錄到區塊鏈上,確保原創性和透明度。審查過程透明化,防止學術不端行為,建立一個更可信和開放的科學研究生態系統。
3. 目前DeSci Sino 吸引了不同背景的成員參與,您如何設計社群的治理機制來確保多方協作的高效性和公平性?是否採用了DAO 或類似的工具?
DeSci Sino 社群是一個開放平等的Web 3.0 社群。成員」 共建共治共享「社區,即所有加入成員均為社區的主人,大家可以自由發起討論話題,活動和項目以及社區建設方案,並自由調動使用DeSci Sino 社區的資源。同時,所有成員共同搭建社區規則,共同治理社區,共同為社區的品質把關。我們的目標是把DeSci Sino 建成一個” 大家庭“,在這裡沒有“家長”,只有“家人”,大家可以在這個家裡自由的且負責任的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DeSci Sino 社群「家人」 友善相處,彼此尊重,可以擁有不同的觀點,但不妨礙我們共同討論DeSci。
我們未來的確打算採用DAO 等工具進行例如提案創建、投票流程、資金分配等議題,確保規則自動執行以及不同背景成員的聲音得到平等表達。我們也會定期公開社區資金使用情況,確保資源分配公平。同時我們也希望DeSci Sino 能成為一個Web3 專案的孵化器,孵化一些自己的專案。
4. 去中心化開放科學中資料的共享與保護常常是一對矛盾。 DeSci Sino 認為在推動科學資料共享的同時,如何確保敏感資料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DeSci Sino 有在孵化解決相關問題的專案。例如我們可以藉助全同態加密(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 FHE)的技術進行資料隱私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策略。 DeSci Sino 的創辦人王瑜博士團隊發表在ResearchHub 裡面的論文Cryptographic Open Science: Enabling Secure And incentivizedBiomedical Data Sharing With Web 3.0 Technologies To Overcome The Open Science Dilemma 詳細描述了怎麼使用區塊鏈、FHE 資料加密和Crypto Token penic
具體來說,FHE 提供一種技術手段,突破隱私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瓶頸,讓數據共享在科學研究中更加普及FHE 允許在加密數據上直接執行計算,而無需解密數據,從而確保數據隱私在處理過程中始終得到保護。這項特性使FHE 在去中心化開放科學(DeSci)中的資料共享和敏感資訊保護方面具有重要潛力。 FHE 的關鍵特性允許資料加密後可以參與運算,輸出結果也是加密的。資料擁有者使用私鑰解密計算結果,獲得明文結果。在整個計算過程中,原始資料和中間結果對處理方完全不可見。
FHE 的應用場景包括分析病患醫療資料以研究疾病,但不能洩露病患隱私。醫療資料在上傳前加密,研究團隊在完全不接觸明文資料的情況下完成計算(如統計、機器學習模型訓練)。 資料解密由病患或授權方完成,確保隱私保護。不同研究機構之間需要合作分享數據,但彼此間有信任問題。 FHE 可以將資料加密後共享,合作方直接在加密資料上執行所需的計算。 僅擁有私鑰的機構能夠解密結果,無需信任其他參與者。 並為去中心化運算平台提供運算能力,同時保護資料貢獻者的隱私。資料擁有者將加密資料上傳到去中心化平台,平台只需執行運算任務,無需接觸明文資料。建構高信任的協作生態。
利用FHE 可以促進跨機構、跨國界的研究協作,讓不同主體可以在安全環境下共享資料。將FHE 與區塊鏈、去中心化身分、智慧合約等技術結合,建構完整的去中心化科學計算和資料管理平台。
5. 您提到DeSci Sino 致力於縮小科學界與大眾之間的鴻溝,那麼在實際推進中,您認為DeSci 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DeSci(去中心化開放科學)作為一種推動科學民主化、透明化和協作化的新範式,雖然充滿潛力,但在實際推進中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
1. 資金來源不穩定。開放科學可能削弱傳統科學研究資金體系的經濟誘因,例如專利收益和商業化管道。 科學家和大眾可能缺乏動力參與一個不直接產生經濟回報的生態。
2. 科學數據的可信度與品質控制。在開放科學環境中,缺乏品質審核可能導致偽科學、資料錯誤或低品質研究的傳播。資料格式、研究方法等差異可能使科學協作的效率和品質受到影響。因此需要利用區塊鏈記錄數據和成果的來源,以確保研究的可追溯性和真實性。
3. 技術和基礎設施限制。大眾和部分科學家對去中心化技術(如區塊鏈、FHE、智慧合約)理解不足,阻礙使用和普及。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技術的運算效率、儲存能力可能無法支援大規模科學資料處理。
4. 社區治理與信任的挑戰。 科學家、公眾、企業、資助方的利益需求可能有衝突。 信任不足。
5. 法律與倫理問題的挑戰。 敏感資料的共享(如醫療資料)可能引發隱私外洩風險。如何在開放環境下保護科學家的發明和專利,推動新型智慧財產權框架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6. 華語社群對於去中心化開放科學的接受程度如何? DeSci Sino 在宣傳和教育方面採取了哪些獨特的方式來擴大影響力?此外,DeSci Sino 是否與大學、研究機構或企業有合作?成效如何?
華語社群對於去中心化開放科學(DeSci)的接受程度與社群成員的學術背景、職業領域以及對區塊鏈技術的認知密切相關。對DeSci 感興趣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具有科學研究背景的學術人士、科技創業家以及熟悉區塊鏈技術的開發者。 年輕學者和對新技術敏感的專業人士接受度較高,認為DeSci 可能改變科學研究成果分享和資源分配方式。但部分人對區塊鏈技術的複雜性和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前景存疑。
傳統科學研究體系的慣性,例如對期刊發表和學術聲譽的依賴,使得去中心化模式的推廣面臨一定阻力。法令的不確定性、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複雜性也是限制因素。許多人對現有學術出版和科學研究資助體系的弊端感到不滿,認為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有潛力改善這些問題。尤其是在中國,隨著國家政策對科學研究創新和開放科學的支持力道加大,DeSci 理念有可能逐步進入主流視野。
DeSci Sino 透過中文、英文雙語內容傳播,讓非英語母語的華語社群更容易理解和參與。組織線上講座和工作坊,邀請業內專家、研究人員和技術開發者分享經驗。並透過聯合舉辦線下沙龍、黑客松(Hackathon)和科創論壇,搭建科學研究工作者和Web3 開發者之間的橋樑。 未來會創建了初學者的教育材料,包括去中心化科學的原理、應用案例以及如何參與的實踐指南。幫助科學研究人員了解智慧合約、NFT 等工具如何應用於科學研究。
與大學、科研機構或企業的合作形式:在一些頂尖大學如北大、港大等高校舉辦了主題論壇,促成了年輕科學研究人員對DeSci 的初步了解。某些企業可以透過DeSci Sino 平台籌集專案資金,同時提升了自身品牌在技術前沿領域的聲譽。透過合作提升了DeSci 概念的認知度,同時培養了一個小型但活躍的社群。 但參與者對於DeSci 如何在現有研究體制內落地存在較多疑問。 希望隨著更多案例的成功展示和政策支持的加強,DeSci Sino 預計將在科學研究成果共享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顯示出更大的影響力。
7. 作為華語社群的代表性DeSci 組織,DeSci Sino 是否計劃或已與國際DeSci 專案合作?在全球視野中,華語社群有哪些獨特的優勢或挑戰?
DeSci Sino 積極參與各種國際DeSci 會議和論壇,分享華語社群的成果和經驗。例如我們在泰國和新加坡都舉辦了線下活動。同時,我們也積極與國際知名的DeSci 計畫方,例如Bio Protocol, DeSci Asia 和AuraSci 等機構建立聯繫,共同探索科學研究資助、藥物開發等領域的去中心化模式。未來計畫繼續推動國際DeSci 計畫進入華語市場,同時幫助華語研究者和機構更順暢地融入國際DeSci 生態。透過多語言的教育內容和媒體宣傳,提升國際社區對華語科學研究成果的認知和認可。
華語社群在全球DeSci 視野中的優勢與挑戰:華語社群擁有龐大的科學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群體,尤其是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研究水準處於全球前列。 國家級科學研究資助和創新政策為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支持。中國及其他華語地區的科學研究資料資源和樣本數量龐大,尤其是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具有全球研究者不可取代的價值。
企業與大學的深度合作關係緊密,為轉化研究與產業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華語社群是世界上最大的Web3 用戶市場之一,對區塊鏈技術的接受度較高,為DeSci 計畫提供了廣泛的試驗和推廣空間語言和文化紐帶使其在亞洲和全球華人群體中形成了天然的傳播優勢。 但是一些國家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嚴格監管可能阻礙DeSci 的進一步發展。
智慧財產權保護與資料安全法律的差異性使國際合作面臨複雜性。華語地區科學研究界仍高度依賴傳統的期刊發表與資助體系,對新興的去中心化平台缺乏信任。 在科學研究評估指標中,去中心化的開放科學模式尚未獲得認可。儘管Web3 技術在社群中快速發展,但針對科研人員的教育和工具普及仍需加強。 部分研究者對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
另外,語言和文化差異可能使華語DeSci 團隊在與國際專案對接時遇到溝通與合作效率問題。國際社會對華語地區的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水準有刻板印象,可能導致認同度不足。 未來計畫成立國際化工作小組,專注於連結全球DeSci 項目,促進跨文化協作。
在國際會議中設立“華語社區專場”,展示去中心化科研在華語地區的成果,並與政府機構合作,推動DeSci 相關政策的試點和製定,為去中心化科研提供法律保障。 鼓勵傳統科學研究資助機構嘗試透過DeSci 平台發放資金,建立信任。
8. 目前Desci 是一個非常熱的敘事,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波敘事,以及他為Desci Sino 帶來了什麼機會和挑戰?
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科學研究體系痛點(如資源分配不均、資料封閉)的結合,使DeSci 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概念。在DeFi、NFT 和DePin 等Web3 應用程式成功之後,DeSci 成為下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應用程式場景。許多科研人員對現有學術出版和資助體系的高昂成本、不透明操作以及資源分配不公表示不滿,渴望更公平、更有效率的替代方案。 DeSci 在某些領域(如藥物研發、科研資料共享)已有成功的試點項目,但整體上仍處於早期階段。 敘事熱潮帶來了關注和資金流入,但也可能導致不切實際的期望。熱度帶來了資本、人才和輿論支持,推動DeSci 生態的加速發展。 但是如果沒有成功案例支撐,敘事可能成為短期“泡沫”,導致信任危機。
DeSci 熱潮對DeSci Sino 的機會:作為華語社區的代表性組織,DeSci Sino 有機會成為國際DeSci 生態與華語科研機構之間的重要紐帶。 但當前DeSci 領域仍缺乏來自華語社區的標誌性項目,DeSci Sino 可以透過在國際舞台上的積極參與,建立華語社區在這一領域的存在感。熱度吸引了創投、科研基金和技術開發團隊,DeSci Sino 可以透過參與全球合作或自主發起項目,獲得資金和技術支援。 透過抓住敘事窗口期,與更多華語科學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建立深度合作。當前熱潮為DeSci Sino 提供了試點和創新的理想契機,例如推動科學研究成果的去中心化出版、研究資助的透明化分配等。借助熱度,DeSci Sino 可以擴大科普和教育的覆蓋面,讓更多科學研究人員、開發者和學生了解並參與DeSci。
DeSci 熱潮對DeSci Sino 的挑戰:熱度敘事帶來的高期望值意味著DeSci Sino 必須快速推出標誌性成果,否則可能錯失窗口期。 華語社群內對新興科技的懷疑態度可能使教育和推廣更加困難。國際上已有多個知名DeSci 組織在推動大型項目,DeSci Sino 面臨如何從中脫穎而出的挑戰。 熱度吸引了更多新玩家進入市場,分散了資源和關注。科學研究領域本身複雜且保守,DeSci 理念在實務上需要克服技術、法規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障礙。另外,如果熱潮消退,如何確保計畫的長期發展和社區的持續活躍? 如何在去中心化的敘事中建構強有力的治理和經濟模型,使DeSci 生態具有內在的韌性?
目前的DeSci 敘事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窗口,DeSci Sino 可以透過精準定位和有策略的行動,在這一波熱潮中站穩腳跟,並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9. 展望2025 年,DeSci Sino 有哪些明確的發展目標?在成員規模、技術突破或專案落地等方面,是否有一些重點計畫可以透露?
展望2025 年,DeSci Sino 作為華語社群代表性的去中心化開放科學組織,將專注於幾個關鍵領域的深度發展和創新。以下為DeSci Sino 設定的一些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計畫:
1. 成員規模與社區營造目標:力爭在2025 年底前,DeSci Sino 的社群成員(包括科學研究人員、開發者、企業代表等)實現50% 的成長。目標是吸引更多跨領域的專家和科學研究人員加入,不僅限於區塊鏈技術領域,還包括生物醫藥、化學、環境科學等多個研究領域。
除了擴展會員規模,還需要提高社區成員的活躍度。 2025 年,目標是在社區中舉辦至少每兩週一次的線上沙龍,確保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加深。 多語言支援:為了更好地服務全球華語科學研究群體,計劃推出多語言支援(包括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等),擴大社區的跨國參與度,特別是針對海外華人科研人員。
2. 教育與宣傳目標:與大學和研究培訓機構合作,開發一系列關於DeSci 理念、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科研的課程和教材,並向更多科研人員普及相關知識。創建一個專注於DeSci 教育的線上平台,提供免費的學習資源、視訊講座和技術教程,幫助更多科學研究人員了解去中心化科技及其在科研中的應用。
3. 品牌建立: 透過社群媒體、科學研究出版品以及DeSci 專業論壇,提升DeSci Sino 在全球科學研究社群中的知名度。特別是在Web3 和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團隊合作下,推動DeSci Sino 成為全球去中心化科學研究生態的重要參與者。
4. 永續發展與資金目標資金多元化: 透過DAO 機制、智慧合約籌資等方式,探索去中心化的資金募集模式,確保專案能自主運作、永續發展。設計並推出DeSci Sino 獨立的去中心化經濟模型,包括科學研究專案融資、獎勵機制、資料共享費用等。確保資金流動的透明度,並能有效激勵社區成員的積極參與。
總而言之,DeSci Sino 希望將在2025 年多個關鍵領域邁出重要步伐,從社區建設、技術突破到專案落地,都將力求在全球DeSci 生態中佔據一席之地。透過明確的策略目標、持續的教育普及以及積極的國際合作,DeSci Sino 不僅會加速去中心化開放科學的應用和發展,還將成為推動華語社群在全球研究領域創新與變革的重要力量。
10. 最後,再次衷心感謝Desci Sino 參與本期專訪。今天的探討意義重大,使我們深入了解了Desci Sino,為關注Desci 創新專案的朋友提供了寶貴見解。 Desci Sino 的發展歷程中定有許多難忘瞬間。想請您分享一下,例如在專案攻堅過程中一些意外的靈感突破,或是團隊協作時發生的有趣小插曲,不知可否為我們聊一些關於Desci Sino 背後或你們團隊有趣的事情?
DeSci Sino 在成立初期就定位為一個去中心化的DAO 組織。這項模式雖然打破了傳統的中心化架構,但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例如,如何盡量減少民主化決策帶來的效率問題?對此,我們創新地嘗試了一種「無人反對即通過」 的決策機制:每個提案設定12 小時的公示期,若在公示期內無人提出反對意見,提案即被自動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了決策效率。
此外,由於沒有中心化主體,我們無法申請官方微信公眾號。因此,我們探索了一種去中心化的傳播機制:DeSci Sino 負責提供優質內容,社群成員則利用個人帳號進行發布。這種模式不僅讓成員為Sino 提供了流量,同時也為成員輸出了優質內容,實現了雙贏的局面。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Web3 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