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2 月 19 日,日本金融廳(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 FSA)在金融審議會總會(由神作裕之委員長主持)上批准了《資金結算制度等相關工作小組報告書》。
該報告書是應 2024 年 8 月金融擔當大臣的諮詢要求,經過七輪討論後形成的最終成果。報告書的核心內容涉及加密貨幣(虛擬貨幣)和穩定幣的監管新框架,特別是針對交易所破產時的用戶保護、中介業務的設立以及穩定幣的資產運用規則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這項政策動向標誌著日本在加密貨幣和穩定幣領域的監管進一步細化,旨在平衡創新與風險控制。
本文將從政策背景、主要內容、政策影響及未來展望四個面向對此新監管架構進行深入解讀。
一、政策背景:FTX 破產與使用者保護需求
2022 年 11 月,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的破產事件震驚了整個加密貨幣產業。 FTX 的崩盤不僅導致數十億美元的用戶資產損失,也揭露了加密貨幣交易所監管的弱點。日本作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監管機構金融廳迅速反應,開始重新審視現有監管框架的不足。
日本早在 2017 年就透過《資金結算法》將加密貨幣納入監管範圍,並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交易所執照制度。然而,FTX 事件表明,僅靠現有的監管措施仍不足以應對交易所破產等極端情況。因此,金融廳在 2024 年啟動了新一輪的監管改革,旨在強化用戶保護並提升市場透明度。
二、新監理架構的主要內容
1. 交易所破產時的用戶保護強化
報告書提出,將參考《金融商品交易法》的相關規定,在《資金結算法》中引入新的條款,以加強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破產時的用戶保護。具體措施可能包括:
資產隔離要求:要求交易所將用戶資產與自有資產嚴格分離,防止破產時用戶資產用於償還債務。
破產清算優先權:明確指出用戶在破產清算的優先受償權,確保用戶資產能優先返還。
資訊揭露義務:要求交易所定期公開其財務狀況和資產託管情況,增強透明度。
這些措施旨在防止類似 FTX 事件的重演,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交易環境。
摘自金融審議會《關於資金結算制度等相關工作小組的報告》
2. 加密貨幣中介業務的設立
報告書也提出了一種新的業務模式—加密貨幣買賣中介業務。這類中介機構將採用“所屬制”,即必須隸屬於特定的交易所才能開展業務。與傳統的交易所不同,中介機構不直接託管用戶資產,因此其監管要求相對寬鬆:
無財產託管義務:中介機構不直接持有用戶資產,降低了資金挪用或遺失的風險。
簡化准入條件:中介機構無需滿足嚴格的財產基礎要求,也不承擔反洗錢(AML)和打擊恐怖主義融資(CFT)的直接義務。
業務範圍限制:中介機構僅負責買賣撮合,不涉及資產託管、清算等複雜業務。
這項新業態的設立旨在降低市場進入門檻,促進市場競爭,同時透過「所屬制」確保中介機構的業務合規性。
3. 穩定幣資產運用規則的調整
報告書對穩定幣的資產運用規則提出了重要調整。根據現行規定,穩定幣發行方必須將等值資產以「要求支付存款」的形式存放於銀行。新框架則允許發行方將部分資產用於短期國債和定期存款等低風險金融產品:
新增資產類別:允許穩定幣發行方將不超過 50% 的資產投資於短期國債和定期存款。
風險控制:新增資產類別的比例設定了 50% 的上限,以確保穩定幣的資產儲備具有足夠的流動性。
這項調整旨在提高穩定幣發行方的資產運用效率,同時透過比例限制控制風險。
三、政策影響分析
1. 對用戶的影響
新監管框架的最大受益者是一般使用者。透過強化交易所破產時的用戶保護措施,用戶的資產安全性將會顯著提升。此外,中介業務的設立可能會降低交易成本,為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
2. 對交易所和中介機構的影響
對於交易所而言,新規將增加其合規成本,尤其是資產隔離和資訊揭露方面的要求。然而,這些措施也有助於提升交易所的信譽,吸引更多用戶。對中介機構而言,新業態的設立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機會,但「所屬制」也意味著其業務獨立性受到限制。
3. 對穩定幣市場的影響
穩定幣資產運用規則的調整將提高發行方的資產收益率,從而增強其獲利能力。然而, 50% 的比例上限也限制了發行方的風險承擔能力,確保穩定幣的穩定性不受影響。
4. 對日本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
新監管框架進一步鞏固了日本作為全球加密貨幣監管領導者的地位。透過平衡創新與風險控制,日本有望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專案進入其市場。
四、未來展望
隨著金融廳提出的加強用戶保護措施的實施,Web3安全合規公司如 Beosin 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Beosin 專注於加密資產行業的安全合規,提供全面的智慧合約安全審計和合規服務,透過這些技術支持,加密資產服務商可以在合規框架內運行,有效防範潛在的安全風險。
日本金融廳的這個新監管框架標誌著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監管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然而,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不斷變化,監管機構仍需保持靈活性,及時應對新出現的風險。
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包括:
跨國監管合作:加密貨幣市場的全球化特性要求各國監管機構加強合作,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
科技驅動的監管:利用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慧等工具,提升監管效率和透明度。
使用者教育:加強對一般使用者的加密貨幣知識普及,提高其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日本金融廳批准的新監管框架是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監管領域的重要里程碑。透過強化用戶保護、設立中介業務、調整穩定幣資產運用規則,日本在推動市場創新的同時,也為全球加密貨幣監管提供了重要參考。未來,隨著這項框架的逐步實施,日本可望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場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